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這兒的獼猴桃太大了”、“這兒太美了”、“這些獼猴桃味太足了”……9月30日,在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舉辦的第四屆貴陽(修文)獼猴桃節上,遊客讚不絕口。
天氣晴朗,山花遍野,滿山的獼猴桃挂在枝頭,進入谷堡鎮獼猴桃示範基地的人們望著挂滿枝頭的獼猴桃,禁不住要手握一顆獼猴桃,微笑、瞪眼、剪刀手……各種動作不停切換,用手機或者相機記錄與獼猴桃的這場相遇。
“以前不知道獼猴桃有這麼多種類,這次品嘗了‘貴長’獼猴桃覺得味道很清甜,吃起來就停不下來的感覺。”來自廣東深圳的柯含是第一次來到修文,在過去的印象裏,獼猴桃樹都是很高很大的,獼猴桃是長在樹上的,種類也沒有這麼豐富。柯含説,這次參加獼猴桃節,實地參觀獼猴桃的示範基地打破了她對獼猴桃的原有印象,回去一定要給家鄉的人推薦修文獼猴桃。
嘉賓正在察看獼猴桃(攝影 劉朝芳)
1988年,修文開始嘗試種植獼猴桃。30年來,全縣人民把獼猴桃種成了良心果、致富果,打造出了修文獼猴桃這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這張名片助推了修文的發展,確保了百姓的收益,2018年,修文縣獼猴桃産業園獲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修文獼猴桃大數據成為全國數博會上農業唯一上榜案例,修文獼猴桃讓修文走向世界、享譽世界。
“這兒的修文獼猴桃太大太多了,以前都沒有見過這麼多獼猴桃,這裡的獼猴桃味道很好,種植規模還很大。”來自江蘇的張精秀作為經銷商來參觀修文獼猴桃示範基地,感慨地説道。張精秀説,修文的獼猴桃是良心獼猴桃,吃起來很放心,並表示有意向在修文獼猴桃産業進行商業合作。
2018年,修文縣獼猴桃種植規模超過16萬畝,綜合産值超過30億元,帶動了7萬多農民脫貧致富。
“現在的獼猴桃不愁銷量,今年我家的獼猴桃已經訂出去了,訂給了黔西的老闆,我們負責採摘,到時候他們來稱。”修文縣谷堡鄉皮家寨的皮東強任文英夫婦種植獼猴桃已經三十多年了,過去的獼猴桃産量不如現在,收入也不怎麼好。現在,他們種植了400棵獼猴桃,平均每年有28000斤的産量,有五萬元左右的收入,足夠老兩口過生活了。
挂在枝頭的修文獼猴桃 (攝影 劉朝芳)
據了解,在未來的發展中,修文縣將借助自身良好的農産品流通體系優勢,深入挖掘修文獼猴桃獨特的資源價值,突出修文獼猴桃精深加工産業集聚效應,立足貴州、面向西南、引領全國,協同中國獼猴桃産業主産區,共同促進産業升級發展。
如今,修文獼猴桃正在向現代農業、品牌農業發展和轉變,這也是中國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2011年至2017年,貴州省獼猴桃種植面積從9.6萬畝增長到52.3萬畝,種植面積排名全國第三位,增長了5.5倍。2017年貴州獼猴桃産量約16.4萬噸,産值達到了22.4億元,為貴州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農村地區産業興旺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年來,貴州省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綠色農産品。圍繞著市場需求和生物多樣性、氣候多樣性、山地多樣性,重點發展十大類綠色農産品,其中把獼猴桃産業作為重點發展的精品果業,傾力進行打造。並圍繞種植、産地批發、産品研發、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環節,加強全産業鏈的謀劃,拓展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大力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深度挖掘獼猴桃産業多種功能,推動獼猴桃産業與文化創意、鄉村旅遊、休閒度假、生態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構建“産+銷”一條龍和“貿工旅”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據悉,貴州省計劃到2020年,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力爭100萬畝,産量30萬噸以上,切實把獼猴桃産業打造成為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文 劉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