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貴州黔西南:綠水青山間勾勒山地旅遊圖卷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0-15 15:20:24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雲):10月15日,2018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開幕,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黔西南。

  借力山地旅遊的發展,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的黔西南州從深藏閨中到走向世界,從閉塞之地成為貴州崛起的橋頭堡,知名度越來越高,區位資源優勢日益凸顯,投資環境越來越好,引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客商前來投資興業。

  貴州省因生態良好、氣候宜人,山地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的“山地公園省”,位於貴州西南部的黔西南州則有著全球分佈面積最廣的喀斯特山地,富集了喀斯特峰林、高原湖泊、瀑布、峽谷、地縫、天坑、高山草原等眾多山地特殊地貌要素。如何念好“山字經”,黔西南州靠山養山治山吃山,依託豐富的山地資源,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探索走出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西部的山地旅遊助推經濟發展新路。

  十月的納孔布依古寨,清風徐徐,進入寨子抬頭望,只見木窗灰瓦,一幢幢具有布衣族風情的新民居點綴在綠水青山間。

  貴州黔西南:綠水青山間勾勒山地旅遊圖卷

興義萬峰林景區(供圖 黔西南州宣傳部)

  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三岔河畔的納孔布依寨,近年來利用三岔河被列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省級名勝風景區的機遇,憑藉著迷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郁古樸的民族風情,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幾年前,納孔村民大多還住著破爛瓦房。”納孔自從樹立生態旅遊開發的路子之後,開始著力改變村寨的“硬體”,全力推行了改廁、改灶、改圈“三改行動”,有不少農戶還在房前屋後種植了橘子、桃子、李子、石榴等果樹和各類花卉,呈現出一派鳥語花香的景象。

  三岔河景區和雙乳峰景區旅遊熱為納孔帶來了經濟效應,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風貌吸引來大量遊客,旅遊興旺讓當地餐飲業、鄉村客棧、布依特色小吃及民族服飾的經營與發展紅火起來。

  近400年曆史的方家古院位於黔西南州興仁市景田村,遊玩、徒步、健身的遊客經常走進方家古院參觀。“古院落開發是一個難題。”2015年以來,興仁市不斷攀升增長的遊客量和景田村裏閒置的老院落喚起了“90後”方文璽經營特色鄉村酒店的想法,“石墻、木梁、木梯、灰瓦,是我的田園印象,體現民族特點、農耕文化、鄉愁味道,目的就是讓遊客能找到鄉村的記憶”。

  在古樸的木屋坐著,很難想像曾經的落寞古院如今會有這等大變化,據方文璽所言,方家古院開辦古院農家樂營業以來已經吸引了不少遊客,假期更是一房難求。

  納灰村位於黔西南州興義市下五屯街道,是萬峰林環抱中的一個民族風情濃郁、田園風光優美的布依族村寨。在納灰村,連綿的峰林,嫋嫋的炊煙,菜畦中的犬,木凳上小憩的貓,構成了人們對鄉村所有美好的“眷戀”。沿著石頭路踱步進入層層村舍,布依族風情民居映入眼簾,十月的納灰村,空氣仍有些濕熱,眼前的布依族風情民居,只一眼,就讓人感受到在精緻裝扮的民族風情木屋中,透露著些許生活味。

  三年多奮進探索,黔西南州以及貴州省不斷為世界山地旅遊發展完善“中國方案”,同時也將自身成功打造為世界級山地旅遊目的地的。晴隆24道拐、貞豐三岔河、興義萬峰林等山地旅遊精品線路,豐富了山地旅遊遊山地,享生態、賞民俗、閱文化的旅遊需求,也讓黔西南州釋放出“山地玩都”的激情。

  貴州黔西南:綠水青山間勾勒山地旅遊圖卷

熱氣球體驗讓遊客感受俯瞰黔西南峰林地貌景觀 (攝影 王歡)

  山地旅遊放大了旅遊扶貧效應,也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黔西南州,以往生活在大山裏的貧困人口不再廣種薄收,農家樂、山地綠色農産品、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等多種形式産品成為新經濟來源。以農興旅、以旅促農,農旅助力脫貧,黔西南州旅遊反貧困探索和實踐讓貧困人口更多地分享旅遊發展紅利。截至2018年6月,黔西南州通過旅遊帶動14057貧困人口脫貧。

  坐擁“好山好水”的“中國山地旅遊慢城”貴州黔西南,已開闢出一條鄉村旅遊新路,以“山地玩都”建設為切入點,在鄉村積極打造新經濟元素,將深山裏的村落與大都市的遊客相連,撬動了旅遊大市場。

  “十三五”規劃以來,黔西南州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以傳承農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護傳統民居、建設美麗田園、發展休閒農業為重點,通過向公眾推介一批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休閒鄉村,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如今在貴州黔西南,一場人與自然演繹的“回歸”式融合,引領著鄉村面貌的改觀,寄託著人們回歸過往或徹底改變鄉村面貌的願景,沉寂的“古院落”“古村落”,新時代里正迎來春天。

  

        

編輯:岳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