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語老師也關心“成長的煩惱” 杜芬成我市唯一入選“教育部獎勵計劃”教師
杜芬老師和學生在一起
2018年6月,黃陂區祁家灣寄宿小學英語教師杜芬入選教育部首屆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是武漢市唯一一個入選該計劃的教師,這讓“習慣了在鄉村學校默默付出,自認為很平凡、很普通”的她感到十分意外。
杜芬于2002年畢業後便投身教育工作,當時她才剛滿18歲。提起當初的選擇,她説這是從小就埋在心中的夢想。“我也是祁家灣寄宿小學的畢業生,老師們對我無微不至的關照,讓我很溫暖。正如歌裏唱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從那時起我就決定要回家鄉當一名教師,為鄉村教育作貢獻”。
遊戲課堂體驗學習的樂趣
在祁家灣寄宿小學,教師年齡普遍偏大,今年34歲的杜芬是一股難得的青春力量,為學校帶來了熱情和朝氣。老師們説,幾乎每天都能在學校聽到從她的課堂中傳出的歡笑聲。
在杜芬的課堂上,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她會根據課時內容,穿插一些互動性強的英語遊戲,唱英文歌、玩遊戲、看電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看似“不務正業”的教學方式,卻讓她的學生們愛上了英語,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
“對於農村孩子來説,英語是一個很陌生的科目,他們並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到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果老師僅僅只講課本裏的知識,學起來容易覺得枯燥。”為此,杜芬在備課時會找大量的教學資源,讓英語課變成遊戲課、文化課、歷史課,講到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她會告訴孩子們美國的歷史文化,講到《我的英雄》這一課,她會介紹古今中外的英雄故事。
為了吸收最前沿的教學方法,杜芬熱衷於參加科研教學活動。祁家灣地處黃陂最西邊,而研討會大多在市中心舉辦。她每次都要5點多出門,輾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只為和同行們交流,為孩子們帶回新知識、新信息,將新的教學理念引入農村。
“我希望自己做學生的眼睛。”杜芬説,農村的孩子們家庭條件有限,她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帶著他們看世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這份好奇和求知欲對農村孩子來説是非常寶貴的,會驅動著他們不斷努力,不斷奮進。”
傾聽留守兒童心裏話
作為黃陂區最大的寄宿制小學,全校600多個學生中,超過一半的孩子都是住校的留守兒童。對杜芬來説,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狀態,是比教學更重要的任務。
學校裏的孩子們大多沒有父母陪在身邊,有了煩惱也沒有可靠的傾訴對象。而年輕又親切的杜芬,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知心姐姐”。杜芬在學校設置了心理輔導室,經常邀請孩子們來聊聊天,聽聽他們“成長的煩惱”。哪個學生遇到家庭變故,哪個學生心理有波動,她往往是全校第一個知道的人。
“留守兒童內心敏感,情感細膩,要守護好他們不容易。”她回憶,曾有一個小姑娘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缺少關愛和關注,這個原本優秀的孩子變得十分內向和不自信,成績下滑得很快。為了幫助她樹立自信心,杜芬便邀請她作為優秀學生代表,參加國旗下的講話,並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表揚她,在杜芬的幫助下,這個小姑娘變得越來越開朗,最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杜老師特別好,就像我們的姐姐一樣,讓我們感到很溫暖。”祁家灣寄宿小學六(1)班學生呂萌萌説,哪個學生吃飯胃口不好,或者感冒著涼,杜老師都會第一時間發現。“有時候住在學校裏會覺得孤單,但杜老師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有她在,我們心裏就覺得踏實。”
“吃也清淡,穿也素雅,心懷淡泊,起始於辛勞,收結于平淡。”談起對自己職業的理解,杜芬顯得很淡然。“有人覺得苦守鄉村講臺是寂寞的,但在我看來,守護好鄉間的這一朵朵小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長江日報記者 陳曉彤 通訊員 蔡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