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宜城市在全市10個鎮(辦事處)198個村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目前,清産核資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已全部完成。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的‘深水區’和‘硬骨頭’,宜城的改革將為湖北省農村改革起到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湖北省農業廳經管局局長張清林近日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説,宜城市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將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從“不搶白不搶”到“明明白白租”
“以往,村裏好多人都在開荒‘搶地’,反正是集體的,不搶白不搶。自己‘搶’得少感覺很虧。現在,村集體開始對開荒地收租金,心理平衡了。”
7月中旬,宜城市板橋店鎮羅屋村7組居民周忠元告訴記者,他從2012年開始,在村莊周邊的山坡上開墾荒地,種植小麥、西瓜等。這次清産核資丈量出他家有5.1畝開荒地,是屬於承包地之外的集體經濟組織的。根據規定,他同村裏簽訂了非承包地租用協議,租金一年一交。
周忠元説:“‘搶’的地是集體的,如今租金收歸集體。集體有錢了,村裏肯定會為我們做些實事。”
搶佔的集體開荒地如何界定?各村情況不一。如黃崗村採取自報加核查方式,自報的年租金100元,核查出的租金為200元。像羅屋村,則直接丈量,統一租金。
通過這次改革,村民自報的開荒地就有4600多畝。村支書劉漢生説,開荒地按非承包地發包,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近50萬元的收入;清理堰塘203口,整修後發包,年收入8萬元以上。之前,由於合同不規範、缺少評估等原因,這些堰塘10年的承包費只有8000元。
劉漢生蠻有信心地告訴記者;“村級實力增強了,可以結合本村及周邊西瓜、鮮桃産業建農産品交易市場,還能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有所作為。”
全面清産核資,厘清集體經濟家底
在此次清産核資過程中,共清理賬內資産21244宗,金額3.4億余元;甄別合同13254份,金額1.1億余元;規範糾偏合同 2255份,增加集體年收入514.99萬元;清理開荒地13.4萬畝,收取非家庭承包地發包金額690.48萬元。
宜城市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協副主席王憲奎認為,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摸清集體資産家底,必須知道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産、資源、資金權屬和價值。宜城通過對開荒地和未承包到戶的集體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發包合同進行清理核實,對不合理的合同進行規範糾偏,將農戶新開墾的荒地納入村集體機動地發包範疇,增加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
湖北省農業廳經管局局長張清林説,清産核資和發展集體經濟是改革的難點。過去,集體資産不明、産權歸屬不清、經營管理不善、糾紛矛盾不斷等問題突出,家底不明的情況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宜城市借全面開展清産核資的機會,厘清集體經濟組織的“三資”情況,大大充實了集體收入。
巧借節點,規範環節,37.36萬村民變“股民”
襄陽市農委副主任李宇江介紹,宜城市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從2018年1月初開始。“這個節點推動,有效利用農民返鄉過年的時機,推動了確員定股東工作。”
李宇江説,確員定股東也就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是“股改”的重要一環,也是這次改革的難點之一。確定不了集體經濟組織身份就確定不了股權設置和分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村人口遷徙變化很大,老成員、新成員、“空挂戶”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邊界不清。如何確定認定標準,需要召開村民大會討論、決定並簽字背書。這就需要村民有足夠的參與度才能實現。宜城市抓住村民大多在家的過年節點推進,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確員定股東必須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宜城市組織由村兩委成員、老黨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等組成的村級工作專班人員,根據“尊重歷史、承認現實”的基本原則,以村民戶籍、生産生活歷史、土地承包關係、履行村民義務等情況為基本依據,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基本標準草案。
草案必須提交村民代表大會。宜城市規定,村民代表大會代表一律按2014年換屆選舉時村民代表組織,確保各村方案、辦法通過的合法性。方案通過後,再對方案、結果進行公開公示。
這樣一來,宜城市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並獲得群眾認可。目前,宜城市198個村成員認定工作已完成,共摸底調查10.17萬餘戶,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7.36萬人,分別轉為各自集體經濟組織股東。
權利義務對等,科學設置股權佔比
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宜城市擬定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股權設置示意圖:村集體股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集體股主要用於處置遺留問題、需要補繳的稅費、社會保障支出和必要的公益性支出等。
宜城市推出“12345”系數配股法,設置了農齡股、貢獻股,即按1936年前出生、1964年前出生、1979年前出生、1980年前出生及2017年底前出生等時間節點,股權系數分別為5、4、3、2、1,年長的系數累加後面節點系數。
羅屋村5組村民姜濤介紹,她母親1935年出生,今年83歲,這次配股15股,超過了全家其他4名成員配股總和。
對股權使用,宜城市將股權“量化到人、固化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
“7月底之前,宜城市將完成改革相關實質性任務。”王憲奎介紹,接下來,將成立首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選舉産生首屆理事會、監事會組成人員,“理事會接著開始代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作村級資産、資源和資金,擴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收益。”
據悉,“股改”過後,宜城還將專門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掌門人”,進行相關係列培訓,確保這些“掌門人”能將集體“三資”實現增值,股東能儘快獲得紅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姜遠海 通訊員 何維國 謝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