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禹偉良 楊文明 程晨
船到武漢,極目楚天舒。
在此,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以“漢陽造”“江漢輪”為標誌,開啟中國近代工業的先河。
在此,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擘畫綠色發展新坐標。
納兩江交匯的豪氣,因承工業重鎮的根基,作為長江經濟帶超大城市的武漢,如何奮力譜寫新時代的發展篇章?
登岸直奔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因為距離主城區較遠,這裡一度被戲稱為“武漢地圖外兩釐米的地方”,如今它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光谷”。穿行在光谷最邊緣的左嶺大道,短短8公里,聚集了長江存儲(國家記憶體基地)、武漢華星光電等4000億元的新興産業投資項目。僅國家記憶體基地,總投資就將超過1600億元。
國家記憶體基地的無塵室,4個月前已啟動晶片生産機臺搬入安裝調試。我國首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年內有望批量生産。
托舉産業自主可控的未來,光谷元老級的核心龍頭企業——烽火科技集團也須臾不敢懈怠。從我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誕生開始,我國光通信領域幾乎所有“第一”,均源於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及由其改制而來的烽火科技集團。集團副總裁、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説,面向世界光通信發展前沿,面向寬頻中國主戰場,面向國家網絡信息安全重大需求,烽火科技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最近5年4次打破光通信世界紀錄。
2018年7月,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和電信科學研究院聯合重組,成立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加快推進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積體電路等技術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信息領域的“大國重器”。
如今在光谷,已匯聚華星光電、小米、聯想—MOTO等一批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知名企業。從網絡傳輸到顯示,從智慧終端到晶片,一個“芯屏端網”萬億元産業集群已具雛形,正在向打造完整産業生態穩步邁進。
立下生態優先的規矩,倒逼産業轉型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辯證法,武漢響亮提出:爭做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排頭兵。
從記憶體到智慧汽車,從網絡安全到商業航天,依託四大國家基地建設,拼搏趕超的武漢全城熱動,搶佔創新制高點,加速騰籠換鳥,再造綠色發展新動能。2018年3月以來,武漢幾乎每月都有一批總投資千億元左右項目集中開工。繼去年招商引資簽約金額創歷史新高,2018年武漢又在落實責任制等方面發力,促進招商引資落地見效。
不久前,武漢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要求到2018年底,實現審批時間由目前平均近200個工作日壓減至100個工作日以內,到2019年6月底,進一步壓減至90個工作日左右。武漢堅持刀刃向內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按照“減多、減繁、減時、減負”的要求,武漢探索“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改革,基本做到“進一個門、跑一個窗、上一個網”就能辦結所有事項。
武漢現有普通高校89所,在校大學生最多時近130萬。2018年6月,武漢市啟動科技成果轉化系列專業性對接活動。從力推“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到實施“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對接”“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武漢精準施策,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和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