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準施策 武漢構建多層次民政服務體系
湖北日報  2018-08-16 12:19:35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強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黨的大事。

  8月15日,武漢市民政系統召開年中推進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獲悉,目前該市正按照兜住“底線民生”、提升“品質民生”、構建“幸福民生”的思路,構建涵蓋養老服務、社區治理、社會救助等方面的多層次民政服務體系。

  多措並舉救助困難群眾 兜住“底線民生”

  “新的低收入家庭認定實施辦法,幫了我們大忙。”8月13日,記者電話聯繫到張裏(化名)時,他如釋重負地舒了一口氣。

  張裏,25歲,家住漢陽區,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家庭人均月收入1540.3元,按之前的低收入困難家庭標準(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低於1430元),不能享受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政策。高額的醫療費用,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來。

  2017年9月,武漢市出臺低收入家庭認定實施辦法,首次在核定低收入困難家庭收入時,將家庭必需剛性支出予以扣減,核定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經核減,張裏家庭實際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為1093.7元,納入低收入困難家庭。2017年,張裏的醫療費用為116364.5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報銷52745.32元,大病保險報銷16569.11元,醫療救助19829元,個人負擔27221.07元(其中自費9686.20元),負擔大大降低。

  “多措並舉兜底‘底線民生’,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斷提升。”武漢市民政局局長李國漢介紹,為惠及更多困難群眾,今年4月1日起,武漢城市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670元提高到715元,農村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 580元,綜合增幅10.68%,完成了城鄉低保標準與經濟發展同步目標。

  “互聯網+居家養老” 提升“品質民生”

  江岸區後湖街道東方社區,是武漢市“互聯網+居家養老”嵌入式服務網點的樣板老年宜居社區。

  8月13日,東方社區老年服務中心裏,一面約30平方米的大螢幕上,幾位高齡老人家中的情況一覽無余。今年6月,東方社區為20戶空巢高齡老人家中安裝了智慧攝像頭,方便家人和社工遠程看護。100多名老人每天在社區幸福食堂就餐,吃一餐飯只需5元至8元。

  社工王英點開手機上的遠程看護軟體,退休工程師戰儀范家中實時情況一覽無余。王英稱,戰儀范家中攝像頭直接連接社區呼叫應答中心,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通過攝像頭緊急呼叫,並有工作人員上門查看。老人子女也可看遠程視頻便可安心。

  武漢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今年武漢將力爭武漢“互聯網+”三助一護(“助餐、助潔、助醫”和“遠程照護”)服務養老服務有效應答街道超過20%。今年,武漢市將再建設300個老年宜居社區,34個老年幸福食堂。

  基層治理創新 構建“幸福民生”

  愛東扯西拉,愛搶話,生起氣來口不擇言,一群業主議事時爭得面紅耳赤遲遲沒有結果,在很多小區都是共性問題。

  2015年10月,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周鳳華在漢陽區鸚鵡街楊泗社區試點,開創議事“鸚鵡法則”,制訂要有主持人、一事一議、説話限時限次等議事六大紀律。數十名議事代表,不僅有普通居民,還有居委會、業委會成員、商戶等。

  第一次開會,商討的是社區商戶電線亂搭等安全隱患問題。“商戶不願整改,物業不願出錢,業主不滿,三方多次爭吵未果。”楊泗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建平稱,在主持人引導下,大家按照“鸚鵡法則”議事,最後,物業、業委會、商戶和社區共湊了一萬元,解決了問題。此後,楊泗社區運用“鸚鵡法則”,解決了危墻拆除重建、樓頂銹爛招牌拆除等多項難題,“鸚鵡法則”也開始在鸚鵡街下屬8個社區推廣。

  水果湖街“班長議事會”、南湖街居民參與社區規劃……武漢一系列社區治理創新項目獲得國家和省級表彰。武漢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2018年,武漢將啟動“社區治理創新助力計劃”,投入440萬元資助187個社區治理創新項目,夯實基層治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戴良軍)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