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莊丹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7月20日,長飛光纖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
長飛光纖成立於1988年,由武漢光通信、武漢信託與荷蘭飛利浦公司聯合註冊成立,是國內最早的光纖光纜生産商之一,目前光纖、光纜及光纖預製棒三大主營業務,全面問鼎“全球第一”。
成功登陸A股市場,是成立30年的長飛光纖的一份“而立之禮”。而長飛30年的發展歷程,恰好暗合改革開放40年的進程,有艱辛、波折,終於走向成功。
“長飛的發展歷程堪稱兩個典範。一個是引進、吸收、消化、創新的典範,一個是中外合資成功的典範。”中國電信業的奠基人,曾任國家郵電部、信息産業部部長的吳傳基這樣評價長飛。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莊丹認為,長飛由“海外工廠”逆襲到“全球第一”的秘密,就是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
引進吸收技術,5年賽過“老師”
為了加快形成中國光纖光纜工業化生産能力,1984年5月12日,國家計委以955號文批復《郵電部關於引進光纖通信成套技術項目建議書》,決定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中國的光纖光纜生産企業。
經過努力爭取,這個國家重點項目落戶武漢。新成立的這家中外合資企業三家股東是:荷蘭飛利浦公司、武漢光通信技術公司(武漢郵科院的另一個牌子)、武漢市信託投資公司(代表武漢市政府)。由於武漢市政府和郵科院都傍依著長江,取長江的“長”和飛利浦的“飛”,“長飛”就此得名。
公司成立之初,一切從零開始。飛利浦轉讓的技術,需要中方掌握。長飛派出首批5名工程師到荷蘭飛利浦接受培訓。
長飛副總裁張穆是首批派往荷蘭學習的工程師之一。他回憶,開始3個月學理論,結業考試時,長飛工程師的成績都考上了90分以上。荷蘭人有些吃驚,不相信這幾個中國人的成績,又出了一些怪題難題,讓他們再考,但他們考後都是好成績。
理論學完後就到工廠實習,張穆和荷蘭工人一起,一日三班倒上班。長飛工程師們的住處離上班的地方騎車要50分鐘,條件也很艱苦,但大家沒有一句怨言。“我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代表中國、代表長飛向人家學技術,要把光纖光纜生産技術引進到國內,為中國的通信事業發展作貢獻,不能給中國人丟臉。”
1991年,長飛試生産光纖光纜,1992年正式投産。不久,長飛人就顯現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架勢。
1993年,在長飛投産的第二年,飛利浦公司拿了一批預製棒到長飛來生産,沒料到長飛拉出來的合格多模光纖長度超過飛利浦的30%。這距離長飛成立僅僅5年時間。
關鍵技術“換”不來,必須搞自主創新
在1998年之前,長飛主要做多模光纖。但中國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隨著通信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單模光纖。長飛必須突破技術瓶頸,才能抓住市場機遇。
這時,某國際知名公司主動找到郵電部,提出與長飛合作,但要求合作後長飛只生産多模光纖,單模光纖由該公司提供。
不少人認為,傍上這個“大款”,是長飛不錯的一個選擇,但時任長飛董事長周長鏞堅決不同意。他敏銳地看到,如果合作了,只生産一種市場很小的多模光纖,長飛就沒有技術攻關向前發展和消化創新的動力,淪為生産多模光纖的工廠。
拒絕了別人,便得自己幹出點兒事來。
1997年4月,長飛公司董事會下達攻克單模光纖生産技術難題的任務。技術攻關人員加班加點,反復試驗,半年突破,8個月成功。1997年12月,長飛的單模光纖生産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單模光纖生産技術的成功突破,讓長飛人清醒地認識到,關鍵技術是不可能靠市場“換”來的,長飛必須搞自主研發,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
2000年,長飛成立自己的研發部門,後全力投入“大預製棒科”的科研攻關中。過去的預製棒體量小,一根預製棒長約1米,只能拉出光纖400芯公里。長飛新研發生産的“大預製棒”長3米、外徑200毫米,一根棒可以拉出光纖7000芯公里,大大提高産量、降低成本。最關鍵的是,生産預製棒的設備,都是長飛自己做的。長飛還在國內首家開發生産了適用於下一代網絡通信的G.654 ULL光纖,成為全球第三家擁有大有效面積超低衰減光纖産品的廠商,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掌握超低衰減光纖技術的企業。
長飛不僅掌握了預製棒、光纖、光纜全部生産關鍵技術,還自主生産製造設備,甚至連源代碼也是自主編寫,真正做到了關鍵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
目前,長飛已在緬甸、印尼、南非建立4個合資企業,並積極設立海外辦事處,實現技術輸出,在海外複製成功的商業模式。
未來希望提到光纖光纜,就想到長飛
長飛合資公司的外方,先是飛利浦,後是德拉克公司,外方既是長飛的股東,自身也是規模很大的光纖光纜生産廠家,在國際市場上與長飛是競爭關係。
如何協調這種競合關係?時任長飛董事長周長鏞曾留下“以鬥爭促合作”的名言,而莊丹則努力尋求雙方共同利益最大化。
“比如在長飛上市這件事情上,高管曾向董事會建議過3次,均遭到否決。因為外方不了解中國資本市場,也不想把自己籃子裏的雞蛋給大家分享。”莊丹説,大家當然也曾感到過挫敗,但也要遵守“遊戲規則”。只有穩定的股權結構和一以貫之的公司治理制度,才能讓企業長遠發展。
堅持不懈地尋求雙方利益最大化,長飛最終成功在港股和A股兩地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在A股與H股上市的光纖光纜企業,亦是首家同時在兩地上市的湖北企業。
“2014年時,我算過一筆賬。”莊丹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截至當時,長飛已經累計交稅30億元,凈資産20億元,股東分紅30億元。也就是説,長飛僅靠1個億註冊資本,産出了80億元。如此高的投資回報率,應該説讓中外投資方都相當滿意。在競合中,中外雙方實現了共贏。
長飛的下一個30年會是怎樣?
“就像30年前,我沒法設想到今天的長飛發展得這麼大、這麼好一樣,我也很難預測長飛的下一個30年會是怎樣。但我會盡我所能,帶領長飛成為一家真正國際化的公司。”莊丹説,就跟大家一提到手機就想到蘋果一樣,我希望大家一提到光纖、光纜、預製棒,就想到長飛。(長江日報記者蔡木子 通訊員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