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切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家講習之六
湖北日報  2018-08-22 15:20:22

  提 要

  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紮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2018年3月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強調

  講習嘉賓

  李正宏 湖北省委黨校經濟學與經濟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

  記者:鄉村,千百年來是人們耕讀漁獵、繁衍生息的詩意棲居地,也是承載鄉土中國精神原鄉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從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指明瞭鄉村振興的基本路徑。為什麼説生態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李正宏:我們要從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高度,從農業農村農民對自然嚴重依賴的客觀規律的深度,從鄉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現實情況這三個維度來理解生態振興對於鄉村振興的支撐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鄉村振興戰略用“生態宜居”替代“村容整潔”,是鄉村建設理念的昇華,是一種質的提升。“生態宜居”四個字蘊含了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關係,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鄉村建設中的具體體現。

  農業是對自然界依賴程度最高的産業。山水林田湖草作為農業最基本的生産資料,其數量基本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農業生産對日照、氣溫和降水等氣候條件的依賴程度也相當高。從農業産出的品質來看,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態狀況,影響著農産品的品質,影響著食品安全。從綠水青山到沃野千里,從清新空氣到適宜氣候,這些都不僅是農業,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外部物質基礎。

  由於長期以來的粗放式發展,農業生産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性利用,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相當突出。一方面,農村自然資源日益收緊,湖泊數量大幅度減少,森林面積不斷萎縮;另一方面,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全面扼制。向湖泊濕地要地、要錢的情況時有發生,開山毀林的現象還較普遍,農業生産的面源污染還比較嚴重,農村水體品質還令人擔憂,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措施力度不夠,農村生態工程的效果還不明顯,生態環境問題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突出瓶頸和短板。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農村美”與“農業強”“農民富”高度統一又分工協同

  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湖北是農業大省,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切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要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農村美”與“農業強”“農民富”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李正宏:“農村美”與“農業強”“農民富”三者之間是高度統一的,統一于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鄉村發展總目標之中。生態良好,産業興旺,農民富裕,安居樂業,才構成農村現代化的完整圖畫,這樣的農村現代化才是完整的現代化,才是可持續的現代化。“農村美”與“農業強”“農民富”三者高度統一于綠色發展理念之中。綠水青山就是鄉村的金山銀山,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是既要保住綠水青山,又要獲得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是農村産業的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良好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生産力,就是發展後勁,也是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綠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農民安居樂業的根本支撐。“農村美”與“農業強”“農民富”三者之間又是分工協同的。“農村美”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生態、治理污染、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的品質,傳承農村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為農村生産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平臺,讓人們可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農業強”的主要任務是發展鄉村産業,延長農業産業鏈,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強化支柱,增強農村經濟實力;“農民富”的主要任務是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安居樂業,從而提高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和美化家園的積極性,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

既要盡力而為,又要因地而異

  記者:生態振興,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注農村環境整治問題,強調“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但標準可以有高有低。”在這一點上,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的經驗給我們怎樣的啟示?結合湖北農村的發展實際,我們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李正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始終把這一工作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來抓。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實踐啟示我們:一方面,整潔、衛生、環保、美麗是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共同需求,經濟條件相對落後不是臟亂差的理由,必須瞄準目標,久久為功,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另一方面,由於地理、民俗、發展水準等差異,決定了農村環境整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因地而異。進度可以有差異,但生態宜居的目標一定要達到;美化工程的標準可以有高低,生態環保的標準一點也不能降低。

  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要貼近湖北實情,探索湖北特色。要全面推進,打造完整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紮實推進農業綠色生産,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切實加強農産品産地環境保護,大力推動農業資源養護,顯著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多渠道籌集生態保護資金。要突出湖北特色,提升鄉村生態振興效果:根據湖北省情及省內各地的具體情況,不生搬硬套地照抄外省的經驗,不搞千村一面、一哄而上。如保康縣堯治河村探索出“一看路、二看住、三看水、四看樹、五看産業、六看富”的六看標準,為湖北污染防治和環境整治樹立了一個典範;湖北的河湖長制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全國推廣,仍然要堅持和完善。與此同時,作為鄉村生態文明的重要內涵,我們還要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順應、利用自然的智慧,在鄉村生産生活中得到更充分體現。

  打通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路徑,不留堵點,實現“農村美”與“農業強”“農民富”的良性互動。全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以良好的農村生態為基礎,大力推進“三鄉工程”,大量吸引城市的人、財、物流入農業農村。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提高農産品附加值,發展農村工商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大力推進旅遊強縣、強鎮、強村的建設。探索、總結和推廣新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如,黃陂區旅遊經濟發展的“五主模式”、利川市的避暑休閒經濟發展模式、潛江等地的“稻蝦共作”“稻鱉共作”模式等,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優勢,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産品和服務,促進生態和經濟良性循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付勤)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