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黃石山力興冶專注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十年打磨一“薄板”
湖北日報  2018-08-31 17:21:57

  重24.7噸、厚2.75毫米的鋼卷,軋成厚度只有0.3毫米的均勻薄板,軋製過程簡直像在變魔術,而這魔術每天都會在黃石山力興冶薄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石山力興冶”)上演。

  産品越軋越薄,蛋糕越做越大。産值從0到35億,企業從籍籍無名到湖北省百強、細分領域隱形冠軍,黃石山力興冶用了10年時間。

  快速成長的背後,有何秘訣?

  做細分行業摘珍珠的人

  黃石山力興冶成立於2009年,土生土長的本土企業,位於黃石大冶湖高新區,佔地703畝。

  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7月,該公司總産值達18.5億元。在過去的兩年裏,黃石山力興冶純利潤分別達到1.2億和7000萬元,令同行艷羨。

  不過,翻看黃石山力興冶的成長史,人們會發現它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

  公司副總經理柯江軍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2011年投産到2015年的5年間,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彼時,受全國鋼産量過剩影響,鋼材價格從每噸5000元陡降至2000元,鋼鐵行業進入低迷期。

  行業不景氣,考驗著企業的實力,也考驗著決策者的定力。公司該何去何從?冷靜分析市場後,董事長馮聲浪認為要堅持自身産品定位,不過分追求高端市場,“做鋼鐵行業細分領域摘珍珠的人。”

  定位日漸明晰。公司瞄準用戶數量龐大的家電市場和建材市場,為之生産配套産品,讓技術研發更接地氣,與普通百姓貼得更近些。

  近兩年來,伴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發力,鋼鐵價格回升,行業持續回暖,公司漸漸步入正軌。産品訂單如雪片一般,紛至遝來。柯江軍告訴記者,格力空調、美的冰箱金屬外殼材料,富士康電腦主機殼,國內諸多品牌汽車玻璃滑道鋼等産品,都出自該公司。

  不僅國內搶手,國外也十分俏銷。據柯江軍介紹,每年佔公司産能20%的産品會漂洋過海,出口到西亞、東南亞、南美、歐洲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超過4000萬美元。

  三年“熨”平一塊鋼

  每次路過黃鶴展翅、壯美絕倫的武漢火車站,柯江軍都會多看幾眼,內心難掩激動——該站房屋頂造型材料來自黃石山力興冶。

  隨著時代進步,造型奇特美觀的建築層出不窮,急需一種新材料取代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材質。市場的需求,就是企業的追求。從2013年起,柯江軍帶領公司研發團隊著手此項新材料研發工作。

  對一家高新企業而言,技術創新是家常便飯。然而,為滿足材料百變的需求,新技術研發卻讓柯江軍團隊費盡心思。

  鋼板厚度公差允許的範圍是多少才能保證一次軋製成型?如何讓鋼板衝壓成型後表面光滑平整無裂紋?如何保證折彎處無折皺?一項項技術難題如同攔路虎,擺在柯江軍團隊面前。事實上,這也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行業的難點、痛點,成了柯江軍團隊的興奮點。他們一個工序一個工序接力測試,每個工序又進行上百次實驗,歷經23道工序的磨練,耗時整整3年,柯江軍和同事們終於攻克技術瓶頸,一種鍍鋅薄板新材料橫空出世。

  據了解,該項技術及産品,在湖北省內乃至全國行業領域首屈一指。2017年,黃石山力興冶柯江軍團隊參與研發的該項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每年研發五個新産品

  8月28日,黃石山力興冶車間一派忙碌。一條200多米長的生産線上,金屬板走著“一”字步;另一條9層樓高的生産線上,金屬板則走著“之”字路。末端,一條條閃著銀光的鍍鋅薄板陸續下線。記者發現,生産線旁少見工人身影。“生産線自動化程度十分高,工人們只需要坐在控制室裏操作電腦就行了,生産線上幾乎不需要人工參與。”柯江軍介紹,公司有員工700多人,其中技術人員105人,全部參與技術研發。該公司還與武漢科技大學鋼鐵學院聯合開展産學研合作,邀請鋼鐵專家指導産品研發。2017年,該公司已成功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我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每年要研發5個以上新産品。”柯江軍表示,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沒有品質就沒有尊嚴。只有腳踏實地,立足自身發展需求,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産品附加值,不斷突破尖端技術,才能掌握市場主動權。

  技術研發舍得投入。據介紹,2018年該公司計劃投入1.2億元,用於新産品研發;投入785萬元,用於30項技術改造項目。一系列技改項目的實施,將增加産品類別、提高産品品質、減少能源消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衛學平 馬麗芬)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