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王立兵發表講話(供圖 黃岡師範學院)
教育事業崇高而偉大,教師職業光榮而神聖。9月10日,在黃岡師範學院慶祝第34個教師節大會上,該校黨委書記王立兵結合“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大會主題,就爭做新時代黃岡師範學院好老師發表講話。他強調,要把握“三情” (國情、教情、校情),聚焦“三德” (明德、修德、養德),堅守“三心” (愛心、專心、靜心),做新時代需要的、弘揚高尚師德的、潛心立德樹人的好老師。“三情”“三德”“三心”,成為衡量新時代黃師好老師的重要標準。
把握國情、教情、校情,立志做新時代需要的好老師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興則學校興,教師強則國家強。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廣大教師要進一步深入系統學習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教學、教師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觀點和思想,進一步堅定“兩個堅決維護”“四個自信”,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深刻把握國情、教情、校情,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和教書育人擔當,努力成為“好老師”。
一要把握國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興國必先強師,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把教師工作記在心裏、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立德樹人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好老師的稀缺性愈發明顯。2018年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廣大教師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方位,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的戰略高度,以強烈的使命意識,爭做新時代需要的好老師,奮力擔當立德樹人重任。
二要把握教情。當前,中國高等教育正在著力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特別強調“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雙一流’建設,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準的大學”。這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動員令,是高等教育最緊迫的戰略任務。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強調高校要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加快建設高水準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的教育體系、一流的本科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一流的好老師隊伍來支撐,學校希望大批好老師來承擔起加快內涵式發展的艱巨任務。
三要把握校情。過去一年,全校師生員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黨的十九大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攻堅克難,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2018年,學校二屆黨委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確立了實現“黃師夢”“三步走”發展戰略。當前,學校正在深入落實湖北省委巡視組巡視整改情況檢查反饋問題的見底清零,持續推進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大力開展“以本為本”教育思想大討論,穩步推進機構調整和中層班子與幹部換屆,各項綜合改革工作也正在深入推進。這些都需要有大批黃岡師範學院的好老師勇於擔當,用舍我其誰的氣勢、不勝不休的鬥志、只爭朝夕的勤勉投身學校事業發展。
聚焦明德、修德、養德,爭做弘揚高尚師德的好老師
《資治通鑒》有雲:“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意思是以精湛的專業知識傳授他人並不難,而能以高尚的人格修養去教人做人卻不易。在5月2日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廣大教師要爭做弘揚高尚師德的好老師,必須要做到明德、修德、養德。
一要明德,牢記師德規範的基本要求,做到內化於心。廣大教師要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培養濃厚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始終自覺把立德樹人的職責與高等教育發展、與“四個服務”的使命緊密聯繫在一起,胸懷大局、心有大我。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師範大學,提出了“四有”好老師標準,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2014年9月29日,教育部緊接著發佈了《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劃出師德嚴禁行為“紅七條”。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和教育部的規定是培養高尚師德的基本遵循,廣大教師必須牢記於心,內化於心。
二要修德,踐行師德規範的修養過程,做到外化于行。廣大教師要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注重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提升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文化認同,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近年來,高等教育系統廣為傳頌的黃大年、鐘揚等先進代表,就是修德的典範,他們在追求真理、奉獻國家、傳授知識、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閃耀著高尚師德的光芒,感染溫暖了眾多學子。近年來,學校通過各種形式,推動廣大教師積極投入“教書”“育人”一線。學校評選了最美一線教師、十佳師德標兵,設立了教書育人獎,褒獎了修德典型;大力實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積極開展“五個思政”建設,打造“大思政”品牌;開啟“明珠講堂”,邀請“大家”為廣大教職工夯實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開展“道德講堂”、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等活動,促進廣大教師嚴於律己,嚴謹治教、治學;突出本科教學中心地位,堅持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恢復新進教師助教制度,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學,參與教學改革。這些都是修德的具體體現,也希望廣大教職工能夠通過理論聯繫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貫穿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要養德,注重師德規範的發展特性,做到與時俱進。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廣大教職工主動迎接挑戰,主動錘鍊鍛造,涵養、發展師德的內涵,為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養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廣大教師要從中華民族5000年文化積澱中汲取養分,要用“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知行合一”的實踐理論,“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用正確的知行觀、義利觀、榮辱觀、善惡觀修養師德,同時引領學生形成健全崇高的人格,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近年來,學校建設教師發展中心、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實施百名博士引進工程、設立“明珠學者”崗位、成立知識分子聯誼會等舉措,就是為廣大教職工發展、交流、競爭、提升提供機遇與指導、渠道與平臺。全體教師要積極融入、參與進來,努力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堅守愛心、專心、靜心,爭做潛心立德樹人的好老師
唐代韓愈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説這個老師是稱職的。“三尺講臺”,既指教室裏的三尺講臺,更包含了作為師者育人的大舞臺。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教學,育人是思政隊伍的事情,甚至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課堂45分鐘,至於課下的大綱制定、監考等“閒雜事務”均與自己無關,更有甚者,講課口無遮攔、缺乏規矩意識、紀律意識,不僅不育人,反而在人才培養中傳遞負能量,這些錯誤想法、不好現象,需要根本扭轉。
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做一個熱愛教育事業、潛心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大先生”,要有“三心”。
一要有愛心。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有愛心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生命的教育;只有有愛心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作為的學生。好老師要用愛去培育愛、去激發愛、去傳播愛。在站好課堂45分鐘之外,加強課外育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比如主動給學生留下自己的郵箱、手機號、QQ號、微信號,多與學生交流;下課晚幾分鐘離開,多和學生溝通,真正把每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來關愛,拉近與他們的距離,用自己的行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特別是伴隨著“00”後的陸續入校,廣大教師面對更加複雜的社會環境、更加多元的價值取向、更加快捷的接受形式,更應與時俱進、因材施教,春風化雨,用愛去滋潤青年學生的心田,用愛去呵護青年學生成長,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要專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説:“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深信這種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專心學習,自己就必須首先專心從教。講好每一門課、上好每一堂課,是廣大教師應該堅守的基本職責。要上好課,就必須全身心投入課堂,每位教師都應該充分備好每節課,既要備內容,更要備學生,不是把一份講稿從上學期講到下學期從這屆學生用到下一屆學生,一輩子講得發黃。講稿的提綱可能沒有大的改變,但每節課講的內容,都應該有不同的精彩、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感受。每位教師都應該以全部的精力忠實搞好教學,用專注的情感誠懇帶好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加強課堂教學互動和研討,推進有效課堂建設,把為自己的學生講好課作為最基本的要求,把講課過程當作一種享受,將每一堂課講成臻于完美的精品課,變成學生津津樂道的口碑課。當前,教師中有極少數人課堂上照本宣科,課下忙自己的培訓等副業,極力少上課或不上課,只求完成人事處的考核指標,不思量如何提高教學與科研品質的情況,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不聚焦主業將會被廣大師生“聚焦”,廣大教師一定要引以為戒,專心專注于教書育人,方能對得起“為人師表”四個字。
三要靜心。管子在《權修》中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育是一件神聖而又漫長的工作,急功近利的做法和想法只能是揠苗助長、功虧一簣。現今社會,不論教育系統還是其他行業,各種急功近利的思潮、各種喧囂浮躁的信息、各種光怪陸離現象紛至遝來,整個社會處於躁動狀態。因為整個社會浮躁,所以人心也浮躁。浮躁就會産生純功利性教育及功利性教育者。教師大都有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孩子愈來愈看不懂,越來越不好教了。真的是學生不夠好,還是教師太浮躁呢?教育工作者應當努力克服各種“浮躁”行為,去名利求真實,踏踏實實,安心讀書,用心教研,靜心教書,潛心育人,這才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不在已有知識面前沾沾自喜,不為局部利益而五斗米折腰,而是靜下心來做學問,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專業水準,給學生們知識與智慧。民國的大師為什麼能夠成為一座座豐碑,究其根源,不完全在於課堂技藝到底有多高,而在於自己在學問的道路上到底能否有獨創性,是否把簡單的事情做到精緻極致。許多偉大的民國大師,他們課堂上講述的文字,只要稍加整理就是一本本富有價值的書籍,往往可以開創一個領域新的時代。學校希望廣大教師既要敢於“頂天”,潛心問道,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初心,向科學巔峰發起衝擊;也要善於“立地”,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要時刻保持知識危機感和本領恐慌感,把自覺學習、全面學習、終身學習作為一種責任和義務,始終處於學習狀態,不斷提高治學治教的能力,積極推動人才培養方式改革創新,積極主動關注、參與重大學術課題研究,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做到傳道者自己先悟道,授業者自己先精業,解惑者自己先無惑。
教師是學校事業的中流砥柱,是推動學校發展的主力軍。學校將以深化綜合改革為抓手,不斷優化學校發展環境和教師成長環境,進一步完善教師考核及績效分配製度,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努力提高教師待遇,積極改善各方麵條件,全面關注教師身心健康,把對教師的關愛和尊重落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上,讓全體教職員工有更多的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學校也希望全體教職員工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到學校改革發展中,把個人追求、本職工作和學校事業緊密相連,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勇攀學術高峰,團結一致、振奮精神、搶抓機遇、真抓實幹,為全面提升人才培養品質、早日實現“黃師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學校希望廣大青年教師能夠茁壯成長、快速成長,通過努力,培養一批又一批、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年英才,為實現“中國夢”“黃師夢”貢獻力量!(文 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