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振興“萬里茶道”重要節點 襄陽力捧“高香茶”
湖北日報  2018-09-17 16:56:02

振興“萬里茶道”重要節點 襄陽力捧“高香茶”

題圖:谷城縣的生態有機茶園。視界網 阮班明 攝

  産茶歷史悠久

  襄陽,有著3000多年的茶葉種植史。清朝時期,襄陽作為“萬里茶道”的水陸聯運節點和轉運中心,發揮著重要的茶葉商路節點作用。

  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主任肖勇認為,襄陽市位於世界茶樹生長的黃金地理坐標帶,屬於鄂西北秦巴山高香型綠茶産區和全國茶葉生産的優勢區域。其中,南漳、保康、谷城三縣是農業部劃定的“長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綠茶重點區域”中優質綠茶、紅茶、黑茶生産的“最宜區”。獨特的自然環境,潔凈的空氣及高海拔雲霧山區,使襄陽高香茶具有香高味醇的品質優勢。

  襄陽市工商局商標科有關人士介紹,襄陽高香茶具有“高栗香、滋味醇、湯色亮、耐沖泡”的特點,是襄陽市茶葉協會于2012年1月成功註冊的地理標誌商標。作為區域公用品牌,區域內或協會內成員企業若要使用,其産品達到認可標準即可加注;若自己有品牌的也可雙品牌加注,比如“襄陽高香茶·水鏡莊茶”等。

  品牌尚未叫響

  2017年年底,襄陽市委市政府邀請相關專家組團,開展專題考察調研。

  調研結果讓人扼腕:無性係良種覆蓋率不足10%,且茶樹品種混雜並存,絕大多數屬於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低産老茶樹;茶園實採摘面積處於萎縮衰減趨勢,約60%的茶園未有效利用,全市36.76萬畝的年報茶園面積,實際利用面積僅15萬畝左右;約90%以上的中小加工廠,普遍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至2000年初期的半人工、半機械傳統初制階段,品質標準不全,加工增值增效有限;約95%以上的加工廠仍以木柴、煤炭為主要加工能源,加重了生態負擔;約90%以上的茶園仍沿襲村集體經營模式,或由個體戶、加工廠、企業以買斷經營權或土地流轉的方式,全過程大包大攬,專業化分工體系不健全。

  在市場和服務上,襄陽茶産業也存在明顯不足:公用品牌襄陽高香茶內涵特徵不明顯,協會管理滯後,推介培育力度有限;全行業、全社會舉力打造襄茶品牌的積極性不高,存在各自為陣、零亂散弱現象,在全國市場還沒有叫得響的代表性品牌。

  9月4日中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旅遊勝地古隆中。在其特色産品銷售處,記者詢問有否襄陽高香茶銷售,服務人員説“沒有”,並稱“沒有聽説過襄陽高香茶”。

  記者走訪襄陽古城旅遊景點、茶樓、超市,均未發現有襄陽高香茶銷售。

  據統計,襄陽茶葉的面積和産量分別約佔全省的7%、5%,年産值僅20億元左右。

  瞄準百億目標

  襄陽市農委主任余濤介紹,該市將圍繞“振興高香綠茶、提升紅茶、發展黑茶,向深加工綜合利用延伸”的發展思路,實施茶園基地、龍頭企業、標準體系、品牌建設、服務體系、茶旅融合等六大建設。力爭到2022年,茶園面積達到50萬畝,茶葉總産量達到5萬噸,襄陽高香茶成為全國知名區域公用品牌,茶葉綜合産值達到100億元。

  襄陽市同時明確,從今年起,對新建和改建茶園,市財政給予茶苗費用40%的獎補;同時連續三年每年給予一定的生産管理費補助,其中市級每年每畝補助100元。對茶葉加工企業與茶農簽訂的鮮葉期貨訂單協議,該市財政對訂單所需資金給予適當貼息。從今年起,襄陽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於龍頭企業培育、1000萬元用於襄陽高香茶品牌打造,並連續三年每年安排100萬元用於茶葉科研專項經費,開展高香茶種植及加工工藝研究。該市還由市、縣財政共同出資設立2億元茶産業發展基金,重點用於支持龍頭企業及茶産業發展。

  如今,南漳、保康、谷城、棗陽等産茶縣市,分別制定激勵措施,“玉皇劍”“漢家劉氏”“荊山錦”“水鏡莊”等知名茶品牌也紛紛調整戰略,為助力襄陽市茶産業百億夢想而努力。

  茶葉大鎮保康縣店埡鎮黨委書記王培濤稱,該鎮將“整鎮推進”茶産業,同時開發以茶園觀光、採茶制茶、品茶購茶、文化鑒賞為主的茶鄉風情旅遊,實現茶旅融合發展。

  南漳水鏡茶業的“水鏡莊”牌系列茶葉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董事長盧方新稱,他將在致力於維護襄陽高香茶公用品牌,同時發揮自有品牌優勢,公司力爭“5年內産值增3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姜遠海 通訊員章治國)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