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花橋街道開展法治服務進網格活動。(視界網祝麗芳攝)
9月17日記者從武漢市江岸區獲悉,江岸區正探索打造社區網格服務的升級版,通過建立網格服務片、網格(治理)工作室整合資源,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水準。
“街道—社區—網格”是傳統的基層治理層級。但以往,網格中僅有一名網格員,多數僅承擔信息、矛盾的收集和上報工作。江岸區創新打造網格服務片和網格(治理)工作室,推動服務資源和團隊進駐網格,讓網格切實具備收集信息、調處矛盾、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功能。
探索打造網格服務片,著眼于打破網格間條塊分割的格局,聚合力量解決突出問題。江岸區分別以勞動街道湖邊坊社區綠湖小區、二七街道長建社區恒大雙城小區和百步亭社區文卉苑等社區為試點。
綠湖小區網格服務片將湖邊坊社區5個網格的網格員、安保隊員和環衛隊員分別從社區和環衛公司中剝離,統一劃歸網格服務片區管理,組成該網格片治理的專業化團隊,實現“網管+物管+安管+城管”“四管融合”;恒大雙城小區網格服務片內有4名網格員,實行“三員合一”工作機制,即一名網格員同時履行網格員、物管員、安保員的職責,“一網打盡”各類服務;百步亭社區文卉苑居委會網格服務片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成立“鄰裡守望治安巡邏隊”等居民自治隊伍、職能部門與苑區結對等舉措,將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共治等五治融合,在網格服務片內實現五治與服務一體化。
探索打造網格(治理)工作室,則是為了給網格量身打造工作團隊,將服務群眾的陣地前移。江岸區以花橋街道大江園社區和二七街道韋桑社區等社區為試點。
大江園社區在晉合世家小區建立第八網格(治理)工作室,形成“自治共治網格工作室”模式,由一名網格員帶領黨員骨幹,駐社區“三官一律”、基層執法隊員、志願團隊、社會組織、紅色物業人員,轄區文明單位共同進入網格組建服務團隊,形成共治合力,並按照“網格+社工+志願者”、“網格員+物管員”的模式,為居民提供政策宣傳、糾紛調解、事務代辦、志願服務、司法維權等綜合服務。韋桑社區在翰林紫園小區建立第九網格(治理)工作室,以“網格化+信息化”為手段形成“智慧網格工作室”模式,融網格服務、綜治中心、警務室功能為一體,通過整合公安、司法、民政、信訪等基層力量,為居民打造“十五分鐘服務圈”。
江岸區通過打造網格服務片和網格(治理)工作室,切實提升了網格工作效能,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公共管理更加高效、公共服務更加完備、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實現了與居民群眾“零距離”,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湖北日報記者王成龍、通訊員祝麗芳、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