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漢打造“互聯網+居家養老”樣板城市
湖北日報  2018-09-28 15:53:19

  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但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且機構養老供不應求,一些空巢、高齡老人“老無所養”狀況已出現。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養老體系成為發展方向。

  武漢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178.85萬名,佔總人口20.95%,老齡化程度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3.6%。2016年底,武漢獲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第一批試點。此後,武漢通過“社區嵌入模式”“中心輻射模式”“統分結合模式”,推進發展“互聯網+居家養老”。

  通過搭建平臺形成養老服務網絡,成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周邊社區,建設嵌入式的服務站點貼身提供養老服務。根據規劃,2018年底,武漢“互聯網+居家養老”能提供三助一護(助餐、助潔、助醫和遠程照護)養老服務有效應答的街道將超過20%。2020年底前,在中心城區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半徑不超1公里,初步形成“互聯網+居家養老”武漢樣板。

  統分結合

  建設區級互聯網平臺

  統分結合模式,指扶持社會力量建設區級智慧養老網絡系統(手機APP、呼叫應答系統等),依託線下服務力量(網點)服務。

  2018年2月,江漢區與烽火科技合作,投入1200萬元,啟動“江漢互聯網+居家養老”平臺建設,同年5月,平臺搭建完成。萬松街、民意街兩個街道,以及王家墩社區等5個社區,作為試點接入區級平臺。

  9月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位於江漢區的老年活動中心,平臺運營中心大螢幕上顯示有江漢區老年人、養老機構、高齡津貼發放等數據。“嘟嘟嘟”提示聲響起,螢幕上顯示,任亞玲老人預約在王家墩社區幸福食堂吃晚餐,平臺值班人員隨即將訂單派發給王家墩社區工作人員。

  烽火科技江漢“互聯網+居家養老”平臺負責人高巧山介紹,平臺共搭建指揮中心、呼叫中心和數據中心三大中心,老人可通過智慧拐杖APP、電話及服務終端預約助餐、助潔、助醫等服務。“平臺接入了江漢區各個養老服務商,既整合了資源又規範了管理。平臺還會對老年人服務大數據進行分析、反饋。”

  中心輻射

  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周邊社區

  中心輻射模式,指建設區域性“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輻射服務周邊居家老人。

  青山區冶金街109街坊“楠山有約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冶金街9個社區,為周邊社區提供助餐、助醫、助潔等養老服務。記者9日來此看到,該中心設有20張護理床位,在此居住的老人可直接走綠色通道住院,醫護人員還會每週過來巡診,為老人建立醫療檔案。

  青山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楊昌武介紹,冶金街其他社區老年服務中心多數設施陳舊,難以提供上門助餐、助醫、助潔等居家養老服務。如今,周邊社區老年人通過呼貝APP或者微信小程式,即可預約“楠山有約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的助餐、助醫、助潔等服務。

  社區嵌入

  貼身提供養老服務

  社區嵌入模式,指鼓勵支持互聯網企業、專業養老機構新建或升級現有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服務。

  2018年6月,由九州通集團打造的漢陽龍陽街陶家嶺社區居家養老嵌入式服務中心投入運營,中心面積超過300平方米,設互聯網+健康服務區、長者照護區等區域。9月17日探訪看到,該中心設有3個長者照護起居室、7個床位。中心主任陳玉珍介紹,長者照護起居室主要用作老人手術後的康復理療,“有專業的醫護人員護理,費用最低2600元/月,老人不用長期住在醫院,家人探望十分方便。”

  此外,社區還先期給8位老人試用“夥夥健康”智慧穿戴設備,監測老人身體狀態。在社區互聯網+健康服務區大螢幕上,王雪英、徐宗蓮等8名老人的血壓、脈搏、定位等信息一覽無余。“社區嵌入站點離老年人最近,為老年人提供貼身服務。”陶家嶺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國艷介紹,目前,陶家嶺社區已完成線上線下服務有效銜接,每天為100多名老人提供助餐、助醫、助潔等服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黃磊 通訊員戴良軍 劉文林)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