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醫養結合 托起老年人幸福晚年
湖北日報  2018-10-26 14:52:08

醫養結合 托起老年人幸福晚年

圖為:嘉魚縣魚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劉文國與護士尹燕為居家老人提供家庭醫養服務。

  2016年6月,咸寧市被國家衛計委、民政部列為全國50個醫養結合試點單位。兩年過去,試點情況如何?

  13萬人次享受醫養服務

  10月23日10時許,嘉魚縣魚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劉文國背起診療包,與護士尹燕為一起出門,前往魚岳社區龍潭灣巡診。

  “耿婆婆好!我們來看您了。”在一座老房子前,86歲的耿良英老人正在曬太陽。看到劉醫生,她手指著胸口説:“我的胃病又犯了,還頭暈,正想給你們打電話呢。”劉醫生仔細詢問,量體溫、測血壓,看老人體溫、血壓都正常,就叮囑老人按時服藥,並讓護士小尹在老人常備藥的包裝上寫清用法,隨後兩人繼續巡診。每月固定巡診兩次,隨時接受病人及家屬諮詢,緊急情況隨叫隨到。這是他們提供簽約家庭醫養服務內容的標配。

  咸寧老齡化現象逐年加劇,試點前,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有44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9.87萬、獨居老人6.7萬、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7.9萬。在哪方面進行醫養結合試點?咸寧選擇在醫療機構、集中供養機構和家庭開展健康養老服務試點,主要服務65歲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80歲以上空巢老人。

  試點以來,該市各類機構共開展醫養結合服務13萬人次,其中主要集中在藥事服務、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方面。

  醫護站設在養老院

  鹹安區官埠橋鎮泉湖村,一座嶄新的福利院灑滿陽光,幾位老人正在曬太陽。這個福利院頗有些不同,大樓前挂著3塊牌子:鹹安區官埠橋鎮農村福利院、咸寧梓山湖護理院、咸寧梓山湖生態養老院。該院醫療機構負責人王德剛介紹,這裡配套有醫護人員,隨時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

  80歲的王光海,2017年12月以來4次發生心衰,都被醫護人員及時發現並搶救。2018年8月,老人遠在深圳打工的女婿專程前來表示感謝。

  2016年,咸寧市衛計委與市民政局聯合開展了一項60歲以上老年人醫養需求分析調查,隨機抽取了1944名60歲以上老人進行問卷調研。結果顯示,87.29%的老人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

  讓老人安心養老,醫療服務是基礎保障。咸寧在擴大醫養結合機構和家庭服務上下功夫:醫療機構取得養老資質,養老機構配備醫護人員,醫療機構對居家養老的重點人員提供簽約上門服務。目前,該市有7家同時具備醫療和養老資質的機構,共有養老床位1076張。

  補貼政策吸引投資客

  鼓勵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咸寧市出臺政策,給予養老機構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如新建的養老機構,新打造一張自理老人的床位一次性給建設補貼1000元,新打造一張失能老人的護理床位一次性補貼1500元。運營補貼按年補貼,入住自理老人的床位每年補貼1000元、入住失能老人的護理床位每年補貼1500元。

  看好醫養結合市場,咸寧梓山湖護理院負責人吳波投資425萬元,接下了這家有116張床位的養老院,替政府代養了64名老人。

  越來越多的資本爭相進入醫養領域,目前咸寧已引入社會資本2.6億元,投資創辦各類托老中心、老年人護理院、老年公寓、康復醫院等醫養機構10余家。浙聯匯醫療管理有限公司、人福醫療集團、河南愛馨養老集團、湖北英華智創醫療管理有限公司等國內企業紛至遝來。其中省聯投集團和浙聯匯醫療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江南裏·醫養小鎮位於梓山湖新城,建設規劃中含一家總投資40億元以醫養為主的三甲醫院。

  配套改革還需完善

  在吳波看來,福利院醫養結合是種好模式,但一些配套措施還需完善。據介紹,該院離官埠橋鎮鎮區約3公里,交通不便。醫護站醫生月薪4000元,護士3500元,這一收入在當地並不低,但即便如此也難留人。

  一邊是養老醫療資源不夠,一邊是資源閒置。在咸寧市中醫院老年病療養康復中心,20名醫護人員,50張床位,但利用率只有80%。負責人殷春陽認為,醫療資源浪費了。

  咸寧市衛計委相關人士介紹,從選址上就要把關,可借鑒日本養老院與醫院毗鄰而建的做法,方便老人就醫,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醫療資源。選擇入住醫養結合機構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老人仍習慣居家養老,這部分急需家庭醫生服務。

  但截至目前,咸寧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象僅586人。究其原因,一方面,簽約醫生行醫地點離居民家較遠,巡診時間成本高,而收益主要來自政府補貼,醫生積極性並不高。另一方面,居家老人患病較多較重,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治療,甚至有建立家庭病床的需求。但居家診療,面臨較大的醫療風險,醫生顧慮較多。

  據了解,深圳、北京等地已開展了家庭病床試點,讓居民在家中享受類似醫院的診療服務。如何讓醫養結合惠及更多老人,咸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鄧昌爐 趙嬌)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