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襄陽“一江兩城”鳥瞰。(資料圖片,襄宣提供)
10月18日,國務院公佈批復《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包括南陽、襄陽、十堰等在內的鄂豫陜三省漢江流域城市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近期,襄陽市委調研組推出《襄陽在漢江流域首位度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報告。該項研究顯示,襄陽市以漢江流域10.9%的土地面積和13.7%的人口,創造了全流域20%以上的經濟總量。2017年,襄陽地區生産總值4064.9億元,工業總産值逼近8000億元,均居漢江流域鄂豫陜3省14個城市(不含武漢)之首。
經濟學家馬克·傑斐遜指出:“首位度指數在2.0以上的城市才能稱其為首位城市。”意思是,“首位城市”應該比第二位城市(更不用説其他城市)大得異乎尋常(按倍計),併發揮著異常突出的影響。
相比漢江流域第二位的河南省南陽市,襄陽市2017年的地區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4項指標中,沒有1項總量指標達到2.0的標準。其中,地區生産總值比值為1.2;差距最大的地方財政收入比值為1.68。
有關專家認為,襄陽只有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産業競爭力、城市承載力、區域輻射力,才能提升在漢江流域城市中的首位度。
兩大特色産業攸關未來
“産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支撐一切都是空談。”10月25日,襄陽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任興亮介紹,襄陽位於武襄十汽車工業走廊的中心,擁有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380多家。近年來,襄陽大力發展汽車及配套零部件産業,日産天籟、英菲尼迪、奇駿及東風俊風、美洋電動等車型先後下線,2017年整車産量突破32萬輛,實現産值逾2400億元,位居全國第8位。同期,襄陽作為長江流域首個糧食産量突破百億斤的産糧大市,農産品加工業迅猛增長。目前,襄陽全市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逾600家,近年産值一直穩居2000億元以上。
“我們將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襄陽市發改委主任付勁松介紹,襄陽在“建設萬億工業強市”“三年工業倍增”等計劃的支撐下,大力招商引資,積極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雲計算等戰略新興産業。襄陽市規劃,力爭2022年工業總産值達到15000億元,其中,培育汽車及零部件、農産品深加工2個4000億級産業,智慧製造、循環經濟2個2000億級産業,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2個1000億級産業。
依託老一批的三線軍工企業佈局,目前襄陽市的裝備製造産業,在金鷹重工、航宇救生、漢江重工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下,2017年産值突破1200億元,2018年上半年增幅達13.5%。
“下一步希望省裏支持襄陽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並支持襄陽創建國家軍民深度融合發展試驗區。”任興亮認為,這兩項特色産業也是支撐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
軟實力有待提升
襄陽自古商賈雲集,是聞名全國的商貿物流中心之一。襄陽市商務局局長羅毓然介紹,襄陽全市上半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3.8億元,而同期南陽市達到917.6億元,比襄陽還高。“南陽常住人口863萬,襄陽只有563萬。”羅毓然分析,襄陽在人口總量上不佔優勢,優勢在於城鎮化率相對較高,達到58%,高出南陽10多個百分點。
以往,襄陽的批發市場多位於鬧市中心,消防隱患突出,交通出入不便,亟待轉型升級。2017年以來,襄陽推動30多家老舊批發市場外遷,並在樊西新區建起中豪襄陽國際商貿城、僑豐國際機電交易中心、竹葉山農産品交易中心等現代化的市場群。“十三五”期間,樊西新區市場群年交易總額將達千億元級別。老舊批發市場外遷後,天元四季城、漢水華城、泛悅、綠地中央廣場等城市商業綜合體建成開業,襄陽的商業購物環境煥然一新,變得時尚漂亮。“中心城市也應當是軟實力的中心。”襄陽市旅遊委主任孫峰介紹,襄陽通過連年舉辦中國襄陽諸葛亮文化旅遊節、全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賽、襄陽馬拉松長跑等賽事,增加了城市知名度。2017年,共計接待遊客4546.4萬人次,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340.5億元,增長14.6%。
2018年國慶期間,著名導演張藝謀在棗陽漢城拍攝的電影《影》上映;更早之前,著名導演陳凱歌則在襄城唐城導演了電影《妖貓傳》。依託漢城、唐城兩座影視基地,襄陽躋身華中一流的影視拍攝基地。
此外,襄陽市近8年還産生了10名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四中、五中兩所國家級重點中學聲名鵲起,襄陽基礎教育品質在漢江流域獨領風騷。“短板在於高等教育。”羅毓然認為,目前襄陽有名氣的高校是湖北文理學院,高校總量、實力、在校學生人數等方面不及十堰、南陽,窘境很難快速地根本扭轉。
同時,襄陽的三甲醫院僅有3家,同屬漢江流域的十堰有5家,這也需要襄陽市快馬加鞭,抓緊建設區域性醫療衛生服務中心。
重塑“七省通衢”樞紐
“襄陽擁有漢江流域城市唯一的自貿片區,這將會成為周邊城市外向發展的‘火車頭’。”襄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鄧卓海分析,這是襄陽提升首位度的戰略制高點。
2018年上半年,襄陽自貿片區已引進招商項目24個,總投資額85.9億元;襄陽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2.7億美元,同比增幅達36.3%。
2018年以來,襄陽與寧波港的鐵海聯運、至歐洲的“襄漢歐”國際貨運班列,先後實現“周周發”常態化發車,襄陽拉動周邊出口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日益暢通。
如今,蒙華鐵路襄陽鄧湖疏解中心工地一片忙碌,漢十高鐵全線貫通,鄭萬高鐵襄陽段施工正酣,襄陽東津高鐵站綜合站場工程日夜奮戰……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後,襄陽市將形成“三縱三橫”鐵路網,一舉成為漢江流域城市的鐵路交通中心。
襄陽市提出,力爭建設湖北襄陽——棗陽——河南信陽、南漳——遠安、南漳——谷城、湖北襄州——河南新野、保康——興山等高速公路,全面提升快速交通格局;啟動漢江航道綜合整治、新集航電樞紐、雅口航電樞紐等重大工程,加速建設連通長江的水運物流大通道;補上一類航空口岸短板,將二類鐵路口岸升級為一類口岸,以保稅物流中心為基礎創建綜合保稅區,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貿片區作用。“交通與流通,是襄陽擁有輝煌歷史的兩大基石。”鄧卓海認為,襄陽以前號稱“南船北馬、七省通衢”,在自然經濟時代是全國的中心城市之一。但近代以來,隨著現代交通方式的發展,特別是漢江航運的衰落,京九、滬蓉鐵路以及高速公路網絡化發展,其交通樞紐地位悄然下降。只有重構鐵水公空立體交通樞紐格局,才能迎來復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永輝 姜遠海 陳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