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愛成江海 群星耀峽江——宜昌群星現象鑄就城市之魂
湖北日報  2018-11-12 18:17:47

聚愛成江海 群星耀峽江——宜昌群星現象鑄就城市之魂

圖為:山水宜昌 人傑地靈(劉曙松 攝)

聚愛成江海 群星耀峽江——宜昌群星現象鑄就城市之魂

圖為:榜樣的力量

  新時代的宜昌大地,正風起雲湧,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層出不窮。

  拾荒老漢、盲人老爹、殘疾工人,本是弱勢群體卻勇挑助人重擔。過路的哥、公交司機、陌生網友,本是擦肩路人卻結下一生至親。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宜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國斌表示,創建文明城市的終極目的是鑄魂、塑城和惠民,首先要提升市民素養,鑄城市之“魂”。

  群星閃耀鑄城市之魂

  近年,宜昌形成了獨特的“宜昌群星現象”,截止到2018年10月,宜昌涌現出一大批全國全省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羅長姐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李廣佳、鄭琦、劉發英等12人榮獲全國和全省道德模範提名獎,宜昌市榮登“中國好人”榜達到81組,榮登“荊楚楷模”榜達到51人,上榜人數均居湖北省前列。

聚愛成江海 群星耀峽江——宜昌群星現象鑄就城市之魂

圖為:“擁軍慈母”羅長姐

  “擁軍慈母”羅長姐,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九門村村民。長期以來,羅長姐悉心照料因公致殘的退伍軍人兒子,弘揚愛祖國、愛軍隊、愛親人的傳統美德。1974年,在成都某部服役6年的祁才政,執行特殊任務時不幸患上乙型腦膜炎,經搶救雖保住了生命,但造成嚴重智力障礙,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得知情況的羅長姐,堅持要把兒子接回老家。一天,羅長姐幫兒子洗澡時,他突然一拳揮來,擊中她的右眼導致失明。30多年來,祁才政摔壞100多個搪瓷碗,折斷上萬雙筷子,還經常大小便失禁,每次半夜將屋子弄得臭氣熏天時,羅長姐再困再累也趕緊起來幫他擦洗。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祁才政身上從沒生過褥瘡。

  羅長姐先是送弟弟入伍,接著送兒子入伍。73歲那年,她又送孫子參軍。如今,已近90高齡的羅長姐,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身體健康,精神矍鑠。舊房屋修繕一新,羅長姐和兒子祁才政的養老金、生活費、護理費得到全力保障。她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全國雙擁模範個人”等稱號,受到中央領導親切接見。

聚愛成江海 群星耀峽江——宜昌群星現象鑄就城市之魂

圖為:羅官章指導村民種植天麻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好人鑄就宜昌城市之魂。在羅長姐、李廣佳、羅官章等一大批榜樣力量的帶動下,宜昌市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既有義務掃樓十餘年的普通市民謝玉明夫婦,也有義務獻血20年的環衛工人王丹鳳,還有哪需要哪幫的“萬能叔叔”李波,他們用自己的微薄力量,鑄造了宜昌城市的靈魂。

  2017年,宜昌評選表彰“宜昌好人”329人,宜昌市級道德模範及提名獎120名,縣市區級道德模範、好人和最美人物3700多人,成為國內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些群星般的“宜昌好人”,成為宜昌人追崇的文明標杆,源源不斷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力量。

聚愛成江海 群星耀峽江——宜昌群星現象鑄就城市之魂

圖為:“愛心的哥”王華君

  長效機制促典型頻出

  王華君,宜昌市康龍計程車有限公司計程車駕駛員,開計程車19年來,王華君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資助寒門學子、關愛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出行不便的殘疾人……他安全行車170萬公里,拾金不昧120多次、交還失物價值35萬多元,接到乘客送來的感謝信、錦旗36次。

  2014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華君計程車文明服務工作室”成立,並總結推廣了“王華君計程車文明服務工作法”。2013年,王華君聯繫600多名秭歸籍在宜昌流動黨員,成立了“流動黨員之家”“農民工服務中心”。幾年來,王華君帶領他的團隊為農民工調解重大矛盾糾紛42起,維權金額高達1380多萬元。

  作為文明之城,像王華君這樣的先進典型,還有很多。宜昌為何能夠群星璀璨,並且長久不衰?宜昌市文明辦負責人認為,頻率高、接地氣的推薦機制,多種形式、立體傳播的宣傳機制,嚴格獎懲、目標管理的考評機制以及關心幫扶、走訪慰問的禮遇機制是宜昌先進典型頻出的重要原因。

  在宜昌,挖掘身邊典型蔚然成風,市、縣、鄉、村四級每月都開展選樹道德典型活動,並且評選的好人、鄉賢、楷模都被張榜公佈,發現、樹立典型納入市目標考評體系,實行每季度通報。同時,市裏建立專項資金,走訪慰問困難先進典型,建立幫扶生活困難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的長效機制,宜昌大型活動都邀請先進人物前排就座,在全市形成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風尚,讓文明新風尚遍佈宜昌城市的每個角落,讓美麗的宜昌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

  近幾年來,宜昌先後舉辦各類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事跡基層巡講巡演、報告會300多場次,舉辦道德講堂活動5000多場次,受眾達300多萬人次,推動形成了“人人學好人”的濃厚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鑄城市之魂,首在教化崇德向善的城市人。以文明創建為契機,宜昌繼續在全領域開展選樹活動,讓普通群眾走到臺前,成為明星,帶動個體,文明創建。營造“好人有好報”的鮮明導向,宜昌積極籌建“好人館”,為“好人”揚名。同時,全市各級財政每年撥付150萬元專項資金,對身邊好人實施幫扶。

  志願服務“一個都不能少”

  李年邦是“三峽蟻工”生態環保志願者協會發起人,他本職工作是一名普通的髮型師。2015年11月發起成立“三峽蟻工”,並於2016年10月在西陵區民政局正式登記註冊。

  每逢週末和法定節假日,他就組織百餘人在長江江灘邊撿拾垃圾,近3年來,參與人數近2萬人次,共撿拾垃圾近700噸,在他的帶領下,“三峽蟻工”的行為極大改善了長江江灘的環境,很多看到他們在江灘撿垃圾的市民,也主動加入蟻工的隊伍。如今的江灘,已經成了周邊市民扎堆散步、親近江水的地方,再也不見垃圾成堆的現象,“三峽蟻工”志願團體,成了峽江岸畔一道獨特的風景。

  近年來,宜昌市構建志願服務體系,創新活動載體,壯大志願者隊伍,形成了良好風尚,助力宜昌連續三屆榮獲全國文明城市。

  宜昌成立志願服務總隊、14個縣市區支隊、50多個專業性分隊、6500多支志願服務隊。在城區123個社區和1342個公共場所建立便民利民志願服務點,形成覆蓋全市的志願服務工作體系。

  開發“宜昌志願者服務網”平臺,統一對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進行網上註冊,按服務領域、專業、地域進行分類,將志願者、服務對象、活動項目有效銜接。

  堅持每年一個主題活動,從2010年至今,先後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關愛農民工、保護山川河流、鄰裡守望、黨員志願服務等主題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參與,深受好評。

聚愛成江海 群星耀峽江——宜昌群星現象鑄就城市之魂

圖為:“英子姐姐”劉發英愛心助學

  “英子姐姐助學團隊”13年資助學生2萬人次

  2018年10月29日,“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募集善款突破2000萬元、資助學生突破2萬人次”座談會召開。13年來,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通過網絡共結識了五大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900多名愛心人士,募集助學善款累計達到2019萬元,資助湖北、湖南兩省的貧困學生超過2萬人次。

  座談會現場,來自浙江台州的王良仁捐贈12萬元,來自北京的李新捐贈10萬元,來自廣東惠州的王偉森捐贈10萬元……慈心善舉共匯愛的暖流。長陽籍愛心人士李代勇説,作為一個通過求學在外闖蕩的長陽人,深知求學對於山區孩子的重要性。在去年捐助1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再捐助20萬元,希望通過“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幫到更多的貧困孩子,將愛心接力傳遞,回饋社會。

  來自北京、廣東、陜西、武漢、孝感、枝江等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代表進行交流發言,講訴與“英子姐姐”的相識過程,分享他們的助學經歷。

  “英子姐姐”本名劉發英,長陽龍舟坪鎮花坪小學教師。2005年開始,劉發英註冊QQ號,取名“英子姐姐”,在虛擬的網絡上為貧困學子發帖求援。她始終以誠為本,採用“一對一”的助學模式,逐步得到眾多網友和愛心人士的信任。2010年10月,為壯大網絡助學力量,劉發英牽頭組建了30余人的“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團隊成員中既有黨政幹部又有非公有制經濟、新的社會階層、黨外知識分子等各界代表人士。他們不計任何報酬,甘當義工,用誠信和奉獻匯聚四海愛心,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搭建起助學橋梁,讓越來越多的貧困孩子圓了讀書夢,英子姐姐也被稱為“中國網絡助學第一人”。

  宜昌“暖萌父女”成全國網紅

  10月上旬,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紛紛將目光對準了湖北宜昌的高帆父女,因為7歲女兒親眼看到爸爸跳江救人後,給爸爸策劃了一場特殊的頒獎禮。

  今年34歲的高帆,是宜昌某公司的項目經理,今年7月15日傍晚,高帆和父親高旭帶著7歲的女兒高嘉懿來到長江邊納涼,偶遇一對母子落入江中,危急時刻,高帆下水施救,成功救起母子,而這一個突發事件讓自己成為女兒心目中的英雄。

  7月16日晚7時許,一家人吃過晚餐,女兒將他拉進書房站在黑板前,一本正經地宣佈:“爸爸,我要給你頒個大獎。”接著奶奶作為主持人,按女兒事先設計10項流程依次進行。女兒在家裏用A4紙自製了獎狀,把卡紙剪成五角星穿上繩子做獎牌,還寫了簡單的頒獎詞。女兒恭敬地向爸爸行少先隊禮,接著奏國歌、頒獎、係紅領巾……最後,她還給家人跳了一段舞,唱了一首歌。

  10月5日,央視新聞報道了湖北宜昌的7歲女孩給爸爸的手寫獎狀的新聞,“2018年7月15日傍晚,我爸爸在長江裏救了兩條生命,爸爸是我心中的大英雄。”稚嫩的字體,樸素的話語,戳中了無數網友的心。

  10月10日,人民日報官方微信以《7歲女兒給爸爸發了一張獎狀,又萌又暖!》為題,報道了高帆父女的溫馨正能量故事,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留言為這對宜昌“暖萌父女”的高尚品質點讚,高帆父女一時間成為全國網紅,為宜昌這座大愛之城吸粉無數。(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宜昌市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