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兩園”考核,專利授權量接近光谷——蔡甸扶持企業創新“效率高”
在武漢市“新兩園”建設考核中,蔡甸區專利授權總量203件,接近東湖高新區。在湖北省2018年度縣域經濟考核中,蔡甸區科技創新指數單項排名湖北省第一。
科技創新主戰場是企業。蔡甸依託企業進行專利技術研發及轉化,從政策、資金、供地上給予傾斜,一大批新技術項目快速研發出來,有些項目同步進行轉化。
企業研發新品 園區緊急供地
企業要建研發中心,園區立即供地一年建成;研發新技術産品需建生産線,園區二次供地,數月就可開工。11月16日,武漢磐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軍以自身經歷高度評價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扶持:“效率高!”
武漢磐電科技是國家特高壓檢測龍頭企業,位於蔡甸經濟開發區,佔地面積只有18畝,擁有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29項,參與5項國家計量技術法規和15項行業標準起草,2017年年産值4千萬元。
這家企業最早在蔡甸經開區孵化器裏辦公。2016年,企業提出建設研發中心和新産品生産車間。經開區管委會評估後當年供地18畝,不到一年時間即建成投入使用。所産特高壓互感器和單極標準電壓互感器進入全球第一方陣,跟隨特高壓電網“一帶一路”項目建設走向世界。
2018年上半年,磐電科技實驗室完成中低壓互感器和直流互動器産品研發,填補市場空白。企業提出擴建廠區計劃,園區第一時間以“虛紅線”方式供地30畝,確保2019年春季開工。
據統計,蔡甸80%以上企業建有研發中心或技術部,其中武橋重工、普澤天、中建鋼構、錦瑞等省級以上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7個,冠捷科技、數碼模等市級企業研發中心16個,依託省、市農科院等資源,建成科技特派員工作站36個。
專項補貼鼓勵企業研發
促進科技創新,還有政策扶持和獎金補貼。蔡甸區財政每年列支5000萬元,專項補貼科技創新。
2018年初,蔡甸出臺《關於支持工業經濟和科技創新升級發展若干意見》,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標準,由過去5萬元提升至20萬元。截至11月,蔡甸區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39家。
上述補貼也支持鼓勵科技成果區內轉讓。蔡甸聯絡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科中科技大學、湖北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與區內錦瑞科技、博美瑞、中建鋼構、荷香源等企業開展合作交流,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對區內企業轉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按照實際成交額的10%對受讓企業進行補貼。截至2018年10月,區內科技成果轉化協議已簽訂96項,簽約金額16.04億元。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考核中,蔡甸位居新城區第一位。
引進第三方科技服務機構,幫助區內企業科技創新。專門引進、扶持10家科技服務型企業入區入園,做企業科技發展的顧問和技術保姆,彌補政府專業服務能力不足的短板。
“園街一體化”培植創新土壤
推動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是關鍵。蔡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實行工業園區與街道一體化管理模式,提升了企業服務能力。
2017年6月,省級蔡甸經濟開發區掛牌。新的開發區整合舊的蔡甸開發區和奓山街等城鎮融合發展。一年多來,常福、奓山、沌口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産城融合發展,園區統一領導、規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佈局、企業服務和行政管理。
一體化決策高效,管委會平衡工業園和城鎮居民區建設,産城融合發展,共同推動區域發展目標實現。
一體化的園區和街道,為産城融合奠定基礎。最近,蔡甸經開區中心地帶將啟動建設“常福之心”大型商業綜合街區,這為科技型企業留住研發人員提供硬體保障。
磐電科技等多家企業負責人稱,公司高管和核心技術骨幹多住在漢陽和光谷,原因就是經開區生活服務設施不足。産城融合發展將大大節約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科技競爭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衛中 通訊員 周軍民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