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發展更要生態 湖北“蛋雞第一鎮”尋求綠色轉型
湖北日報  2018-11-23 17:18:04

  原標題:520萬羽雞每年産生13萬多噸糞污,何解?“蛋雞第一鎮”尋求綠色轉型 

要發展更要生態 湖北“蛋雞第一鎮”尋求綠色轉型

圖為:京山市錢場鎮改造後的雞舍。

要發展更要生態 湖北“蛋雞第一鎮”尋求綠色轉型

圖為:環能公司大型沼氣工程有效促進當地種養生産循環。

  京山市錢場鎮,是“湖北蛋雞第一鎮”,經過20年發展,規模化、市場化領跑湖北省。然而,蛋雞産業帶活一方經濟的同時,畜禽污染也伴隨而來,成為制約蛋雞産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要發展,更要生態,錢場鎮從未停止過探索。當環保標準越來越高,環境約束日益趨緊,湖北省“蛋雞第一鎮”又該如何在綠色中前行?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調查。

  “一地雞糞”的考問

  京山市錢場鎮,歷來就有養殖蛋雞的傳統,自上世紀90年代,錢場鎮興起籠養蛋雞。20多年來,養殖戶由最初的幾十戶發展到1000多戶,蛋雞存欄規模達520萬隻,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蛋雞産業給錢場經濟帶來勃勃生機。

  然而,粗放式的傳統規模養殖,産生的污染不可小視。據統計,一隻蛋雞年産糞便25.2公斤,錢場鎮520萬羽雞,每年産生雞糞13萬多噸。

  錢場鎮環保辦公室時常接到舉報電話,反映畜禽污水流到周邊渠道、水庫、池塘、農田,嚴重影響群眾的生産生活。“回到老家,雞糞到處流,到處臭氣熏天,蒼蠅滿天飛。”百度貼吧中,一位名叫“江湖少俠”的京山網友曾經寫下這樣的感受。

  養殖戶介紹,以前,只注重發展産業,忽視了環境,大家見養蛋雞賺錢,一窩蜂地跟風,村頭村尾一棟棟雞舍拔地而起。

  黨的十八大之後,環境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錢場蛋雞産業也迎來了從未有過的挑戰。

  環保部門發出禁令,人口集中區域、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重要水質功能區、其他生態功能區等區域,禁止畜禽養殖。即使在適養區,規模養殖小區也需配套糞污處理設施,實現畜禽養殖生態環保“零排放”。

  環保風暴之下,有些養殖戶難以適應,關的關,轉的轉。在錢場鎮,記者仍然看到不少荒廢的雞舍,大門緊閉,雜草叢生。

  迂迴曲折的治理

  養殖污染是畜禽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必須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

  以往,在錢場鎮,養殖戶建幾棟雞舍,購幾批雞苗,都被視為“合法”。如今,錢場鎮主動抬高養殖門檻,限制審批粗放、小型的養殖場,從源頭杜絕新的污染源産生。

  一方面要“堵”,另一方面還要“疏”。

  早在10多年前,錢場鎮已經意識到畜禽污染帶來的種種問題。為了解決污染問題,他們通過招商引資,先後引進湖北地利奧和鄂豐化工兩家企業,利用雞糞為原材料生産有機肥。

  起初,企業定期會派專業人員一家一戶免費收集雞糞,運拖到公司進行處理。一時間,養殖戶最頭疼的困擾得以解決。

  舒心的日子沒過幾年,新的情況出現了。隨著雞舍越建越多,企業上門收集的次數逐漸減少。原來,兩家企業的處理能力有限,一年只能處理雞糞3萬噸左右,無法滿足錢場鎮13萬噸雞糞的處理要求。

  無奈之下,企業選擇規模大的養殖場作為收集點,而一些小型養殖戶不得不支付一定的費用,請人拖運。

  為了滿足更多養殖戶的要求,2015年,錢場鎮又引進寶興生物科技、福芝源兩個生物肥項目,年消化處理雞糞17萬噸,錢場鎮的畜禽糞污基本能得到及時處理。

  一直以來,養殖戶雞舍收集糞污的方式,是通過刮糞板來回運行、自動清糞。相比之前的人工清理,這種方式便捷得多,但也存在缺陷,即清理不夠徹底,且氣味難以消散。

  隨著新的環保標準、法規的逐漸實施,如何徹底根治畜禽糞污難題,錢場鎮又面臨新一輪的挑戰。

  能源循環的願景

  舒嶺村養殖大戶桂毛毛的養殖場,3棟雞舍整齊排列,懸空的雞舍下方,一條白色履帶緩緩滾動,雞糞被吹乾後,掉落到滾動帶上,自動集納入池。“環能公司每週來拖一次,將全村蛋雞和生豬所産糞便收得乾乾淨淨。”桂毛毛説。

  桂毛毛所説的環能公司,是2018年3月剛剛落地錢場鎮的沼氣和有機肥聯産的特大型環保項目,專業開展禽畜糞污資源化利用。

  記者在環能公司看到,6個“巨無霸”鋼罐收儲來自周邊養殖村的畜禽糞污,經過密閉空間發酵,産生的沼氣、沼渣用於發電和製作有機肥,沼液作為肥料直接入田。

  公司負責人張朝斌介紹,這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禽畜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三年內,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畜禽糞污的處理量可達200萬噸以上,並形成年産65萬噸有機肥料的生産能力。

  為了畜禽污染“不落地”,實現企業與農民雙贏,公司與100家規模養殖戶簽訂協議,公司負責幫助農戶改造陳舊雞舍,加裝履帶收集設備,農民則連續10年無償提供雞糞原料。

  收儲的禽畜糞污如何處理?

  變廢為寶,連接種養業,讓能源循環起來。環能公司在舒嶺村建設有機農業基地200畝,利用管道聯接沼氣工程,擰開水龍頭,沼液自動入田。

  未來幾年,環能公司將以此為示範點,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方式輻射帶動示範基地周邊30萬畝農田、4萬戶農村居民開展有機農業生産。(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通訊員 江繡屏 李向群)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