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審批流程繁雜、居民意見難統一、維保費用難解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題如何破解
圖為:台北街機器蕩子小區正在建設中的加裝電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倪娜 攝)
圖為:江漢北路社區42號小區即將投入使用的加裝電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倪娜 攝)
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深受居民歡迎。但放眼全國,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調查顯示,主要有三大難題:一是審批流程較複雜;二是居民意見難統一,特別是來自低樓層住戶的阻力較大;三是後續維護保養費用難解決。
2018年10月,武漢市頒布《關於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條件,申報安裝流程及資金等事項。自此,武漢市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有了“路線圖”。但從紙上到地上,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仍面臨諸多難點。
江岸區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進度位居武漢市前列。截至11月底,該區共有131個老舊居民樓單元申請加裝電梯,109個單元完成現場踏勘,其中21個單元通過聯合審批處於施工階段,6個單元完成施工,4個單元建成投用。
作為中心城區,江岸區老舊小區多,加裝電梯剛需大。那些成功加裝了電梯的小區,有哪些經驗可供借鑒?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探訪。
審批流程繁雜——從“旁觀者”到主動服務
探訪地:西馬街江漢北路社區42號小區
12月5日,記者走進西馬街江漢北路社區42號小區,這裡加裝的4部電梯同時完工,涉及敬老樓、愛老樓兩棟居民樓,各兩個單元。看著完工後的電梯,敬老樓居民宋文傑激動地流下眼淚。年過八旬的他,終於不再為上下樓梯發愁了。
很多老舊小區,因加裝電梯帶來的意見不合、噪聲污染、建材堆放,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矛盾,令居民和社區頭疼不已。而在42號小區,“施工期間,沒産生一例居民投訴。”社區書記施敏很是自豪。
42號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300多戶居民中,六成是70歲以上老人。居民樓雖然只有7層,但對老人們來説,上下樓實在是個大問題。
2018年4月,42號小區的居民們開始為加裝電梯奔走。看似簡單,卻涉及規劃、建設、房管、質監、消防、設計、施工等10多個部門和單位,甚至還可能涉及城管、供水、供電、園林等部門,手續繁瑣。加裝電梯的積極參與者宋文傑説:“聽説有的社區,申請者奔波大半年,跑了十幾個部門,最終才把審批流程跑完。”
有社區工作人員坦言,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屬於居民自發行為,加之辦理手續較複雜、辦理過程可能誘發居民各種矛盾,不少社區和街道相關部門的做法,是當“旁觀者”和“事外人”,只管被動地給材料蓋章、上報情況,很少主動參與。
西馬街道和江漢北路社區則主動作為,在居民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將加裝電梯一事納入“三代”機制:為居民訴求代理、意願代言、事務代辦。社區收集加裝電梯所需的資料,街道則負責暢通各職能部門。規劃、城管、消防等部門兩次到42號小區召開協調會,合力推進。
有了社區和街道的主動作為,42號小區加裝電梯非常順利。從2018年4月啟動,到11月底電梯加裝工程就已完工。
審批手續繁瑣,只是加裝電梯難題之一。
42號小區緊鄰小南湖公園,施工時挖出大量淤泥。淤泥的含水量越高,渣土車在運輸過程就更容易出現“跑冒滴漏”,極易被罰。因此,沒有運輸企業願意承接淤泥轉運業務。這難住了施工方和居民們。社區迅速上報西馬街道辦事處,由街道聯繫環衛公司派專車清運。
施工中,由於挖基坑導致小區圍墻傾斜並出現裂縫。該段圍墻處於江岸區與江漢區交界處。西馬街道迅速出面與江漢區園林、城管等部門銜接、協商,本月內圍墻修復改造工程就將啟動,消除安全隱患,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江岸分局負責人表示,作為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工作的牽頭單位,該局正出臺便民舉措: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建立聯合現場踏勘機制,讓居民少跑腿;編制發放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申報資料集,居民只需按圖索驥、完形填空,即可完成手續辦理。
低層住戶常反對——優化設計,避免影響低層住戶
探訪地:台北街機器蕩子小區
12月6日,走進台北街機器蕩子小區6號樓1單元,只見加裝電梯井框架結構已基本完工。望著來之不易的成果,4樓住戶杜運威感慨良多:“加裝電梯一波三折!”
81歲的杜運威,1995年入住該小區。如今,他出門買菜,沒法獨自拎上樓,只能等兒子下班後幫忙。
這樣的事在小區並不少見。7樓一位婆婆因坐輪椅無法爬樓梯,只得長期住女兒家;5樓的潘爹爹因膝蓋受傷,常年不下樓。
加裝一部電梯,解決老人們下樓上樓難,成了大多數人的願望,但遭到了一二層住戶們反對。
有低層住戶直言:“裝不裝電梯,對我們沒任何意義。加裝電梯,我們不僅要出錢,還會影響家裏採光。”
了解了低層住戶的擔憂後,杜運威與其他居民商議:加裝電梯,一二層住戶不出錢,費用由三層以上住戶依照樓層不同按系數分攤。電梯不停靠二層,其他樓層住戶按戶發放電梯卡,刷卡乘梯。
針對影響低層住戶採光的問題,電梯優化設計,將原本是水泥材質的電梯井,改為玻璃材質。與此同時,加裝的電梯井與居民樓相隔1.8米,避免影響低層住戶通行。
見杜運威總帶著圖紙上門耐心講解,一二層住戶最終同意加裝。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充分考慮一二層居民訴求,且有熱心居民牽頭操辦,是不少小區業主成功統一意見的法寶。
江漢北路社區42號小區加裝電梯,也曾遭到一樓住戶的反對。小區黨員居民、“紅色鄰裡代表”輪番上門勸説,最終用誠意打動該住戶。也有社區居民達成共識,通過給一二層住戶適當補償的方式,實現意見統一。
後期維保費用——協議約定,刷卡乘梯
探訪地:勞動街黃埔雅苑小區
就像私家車需要定期保養一樣,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後,不可避免地涉及長期維保及修理問題,這項費用如何解決?
勞動街黃埔雅苑小區8號樓2單元加裝的電梯,于11月26日完成移交。4樓住戶黃爹爹説,早在前期業主們簽署加裝電梯協議書時,就約定了後期維保費用由三層及三層以上業主分攤。
按照武漢市頒布的《意見》,為鼓勵居民增設電梯,非行政機關或者企事業單位管理的非單一産權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按照每部10萬元標準給予補貼。這筆補貼也將用作黃埔雅苑小區8號樓2單元電梯的維保開支。
此外,江岸區鑫成大廈的做法也值得借鑒。鑫成大廈建於1998年,由於無房屋維修基金、無物業、無責任主體,電梯缺乏有效維保,零部件老化,經常發生故障。2014年,該樓兩部電梯完成更新改造。改造完成後,社區為新電梯加裝一套刷卡系統,居民人手一張電梯卡。只要每月往電梯卡裏充10元錢,即可刷卡乘梯。所收資金由社區代管,全部用於電梯維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通訊員 祝麗芳 陳子雯)
【記者手記】
把小事辦好,把難事變易
王成龍
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在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很難算得上大事。
但事關民生,小事也是大事。
小事當大事辦,還應辦好、快辦。武漢推出了系列舉措、拿出了真金白銀支持,使加裝電梯有章可循,讓老舊居民樓的老年居民們看到了希望。
政策有了、資金給了……但加裝電梯之路,依然不平坦,還有許多難題亟待破解——這要求相關職能部門,把難事變易、主動作為、積極化解矛盾,不斷提高為民服務的品質與效率。最終,人民群眾受了益,政府形象也得到提升。
不忘初心,多從方便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把問題考慮得細緻些、更細緻些;舉措推行得實在些、更實在些,就能把小事辦好、把難事變易。
連結
加裝電梯“小貼士”
1、什麼樣的住宅可以申請增設電梯?
武漢市中心城區已建成投入使用、未列入房屋徵收計劃且未安裝電梯的4層及以上(不含地下室)合法住宅類建築,可以申請增設電梯。
2、加裝電梯方案審查關鍵環節有哪些?
加裝電梯最重要的是考慮安全問題,審查加裝電梯的關鍵環節,在於考察加裝電梯後,建築間距、建築退讓、消防間距、住宅採光、通風等方面是否滿足規劃建設及相關規範、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