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衛生中心裏有個溫馨的中醫科
武漢晚報  2019-01-23 14:57:28

  原標題:40歲“白髮老人”治病同時還找回了滿頭青絲精神衛生中心裏有個溫馨的中醫科

精神衛生中心裏有個溫馨的中醫科

中醫對精神疾病治療有良好的輔助效果

精神衛生中心裏有個溫馨的中醫科

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科有一批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

精神衛生中心裏有個溫馨的中醫科

患者在了解相關中醫治療方法

  一字排開坐著泡腳,木桶裏的中藥散發著特有的醇香;整齊的床舖、清潔的活動室、帶衛生間和電視的病房;一個個排著隊等著醫生號脈、貼耳貼……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像這是置身於精神病院。1月15日,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中西醫結合病區,記者看到這裡的患者就是這樣在接受治療。

  中醫科是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特色科室,為武漢市臨床重點專科(中醫類)。醫務人員將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在精神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的基礎上,按中藥組方原則,合併多類治療方法(中藥、針灸、推拿、心理學),對首發或復發的精神疾病患者、神經症患者、器質性疾病伴發精神障礙患者進行臨床治療,並根據抗精神病藥産生副作用,採用中醫方法減輕甚至消除抗精神病藥的副反應,使治療中相應減少西藥的用藥劑量,而療效得以增強,且延緩復發,促進患者回歸社會。

  減輕副作用提高療效

  中醫對精神病治療作用越來越受患者認可

  有著30多年精神病治療臨床經驗的科室主任龔傳鵬主任醫師介紹,抗精神病藥物雖然能有效控制症狀,但均有可能産生不可忽視的副作用,如肥胖、閉經、流涎及心臟、肝臟等方面的問題,且增加糖尿病、脂代謝的風險。而中西醫結合個性化治療後,不同程度減輕了各種副作用,提高了治療效果,也使患者有了更好的依從性。

  58歲的張某患精神分裂症20多年,幾次住院治療。去年病情出現反復,住進中醫病區後,醫生為他開出中藥處方進行調理配合西醫治療。原來每天早上醒來枕頭被口水打濕透,服用安神健脾湯後不僅改善了睡眠,也幫助患者穩定情緒。加上耳穴壓豆刺激相應的感應區配合調理,讓他煩躁的便秘也得以緩解。由於副作用減輕,他對西藥的抵觸情緒也減少了。今年初出院前,護士長吳輝華教會了家屬為他貼耳穴,還囑咐家屬定期來中醫門診復診,開具針對性更強的湯劑,並告訴家屬:中草藥煎好頭兩道的藥水用來口服,剩下的藥渣多加點水再煎一道可以用來泡腳。

  近年來,中醫對精神疾病的治療作用越來越受到患者和家屬的認可。該中心中醫科年門診均在5700人次以上,僅55張床位的中醫病區年出院人數超過600人次。

  多種治療方法相結合

  將先進中醫理論引入精神疾病治療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科參考《中醫神志病臨床診療指南》《中醫神志病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制定神志病的診療規範。在口服中草藥療法的基礎上,探索性採用耳穴壓豆、中藥足浴熏洗療法,及中醫心理治療、中醫古典音樂治療等,從整體上積極控制精神症狀,減輕藥物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的主觀舒適度,提高認知功能,促進患者回歸社會。

  該科室立足於臨床,潛心鑽研。通過臨床觀察、研究,發現中藥養心湯聯用西藥喹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症能有效控制精神症狀,不良反應更少,患者主觀舒適度更好;發現自擬中藥降脂茶,能有效改善血脂異常,安全性較好。並參考國際、國內研究的新發現,嘗試採用黃連素治療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謝綜合徵,芍藥甘草湯治療抗精神病藥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等等(其論文獲第十屆中國中西醫結合心身醫學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獎。旨在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謝綜合徵發病率較高的黃連素治療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謝綜合徵研究,目前正在進行中)。

  針對少語、喃喃自語、乏力、氣短、少動陰性症狀為主患者,中醫科研製配伍了健脾益氣安神足浴1號方,黨參、白術、黃芪、甘草補益脾氣,當歸補血養心,茯苓、酸棗仁、遠志、夜交藤寧心安神,甘草補氣健脾、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養血安神之功效。同時針對肝陽上亢,心火上炎,躁動不寧陽性症狀為主的病人,配伍了鎮靜寧心安神足浴2號方,方中黃連清心瀉火,龍骨、牡蠣、珍珠母鎮靜安神,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夜交藤、合歡皮寧心安神。諸藥合用,共奏鎮靜寧心安神之功效。借助足浴的溫熱效應,促使中藥通過足部皮膚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從而達到改善體質、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醫治療讓病人重燃希望

  40歲“白髮老人”在這裡找回了青絲

  40歲的劉某進院時居然是一頭白髮,看起來像70歲的老人。患精神分裂症15年,他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由於嚴重失眠,對安定類的藥物依賴性很強,藥物的副作用讓他白天整天都是昏昏沉沉。住進中醫病區後,醫生為他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針對他的燥鬱、不寐,選擇穴位進行耳穴壓豆,服用安神健脾湯,同時每週三次以上中藥熏洗。家屬來探視時,驚奇地發現,劉某不但情緒逐漸穩定,而且頭髮也開始慢慢變黑,最後恢復了正常發色。

  醫生們在臨床上,經過耐心、仔細地詢問,有時會發現女患者出現閉經,檢測她們的泌乳素水準,通常偏高,甚至是正常值的十幾倍。這些女患者大多在長期服用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藥物,因病情需要維持治療,不能減藥或換藥不成功,只能忍受閉經帶來的痛苦。在看門診時,黃卓瑋醫生及時地發現了25歲的女病人肖靜(化名)閉經,及時給予中醫活血化瘀、舒肝理氣,肖靜的月經恢復了正常,皮膚變好了,情緒也不再大起大落,重燃了對以後的生育希望,更加願意配合醫生的治療。

  特色中醫治療調節臟腑

  為精神疾病治療提供更廣闊前景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病區由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經驗豐富的主任擔當醫療專家,每週按時門診和查房,根據辨證制定方案,指導中西醫治療。他們在臨床第一線,時刻關注患者病情的變化,保證了患者能在短期內得到最佳治療。

  黃卓瑋醫生稱,中醫把人看成是一個統一協調的整體,一旦某種情緒受到挫折或者刺激時,就會對臟腑造成一定的影響,久而久之則表現出神經及精神症狀。如氣滯痰結,痰蒙清竅,在臨床上表現為精神抑鬱,情緒失常,悲喜交加,食欲減少,治療以理氣解鬱,化痰開竅為主。如肝火挾痰,上擾心神則表現為情緒煩躁、失眠頭痛、面紅目赤、叫罵不休、甚至毀壞器物、無食欲,大便秘結,治療以鎮心滌痰、瀉肝清火為原則。當氣滯血淤,心神不安時,表現症狀為情緒不穩、行為異常、衝動打人、幻想妄想、興奮叫喊,治療以解鬱安神為主。

  龔傳鵬主任醫師提示,中醫理論認為人的過激情緒會影響臟腑的陰陽平衡,西藥治療是以直接的神經遞質調節方法,對大腦神經遞質進行激活或者抑制,使患者在一定時間內達到病情平穩的外在效果,見效快但是副作用大,而中醫治療重在對臟腑功能進行調節,中西醫結合為精神疾病治療提供更廣闊前景。(記者毛茵  通訊員鄧盛強  陳識)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