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最強醫腦”在漢上崗開處方
武漢晚報  2019-02-27 11:23:09

  原標題:腫瘤“AI醫生”來了!儲存1500萬頁論文及美國44家醫療機構治療案例 人工智能“最強醫腦”在漢上崗開處方

人工智能“最強醫腦”在漢上崗開處方

“沃森”推薦治療方案,醫生正在為患者家屬分析治療方案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接受手術還是選擇放化療?這是不少腫瘤患者被確診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2月26日,在武漢市第四醫院,一名看過1500萬頁論文、超過300种醫學專業期刊、250本以上腫瘤專著的特殊“專家”正式亮相,為患者給出治療方案。作為武漢市屬醫院中首個人工智能“沃森”醫生,它匯集全球頂級腫瘤治療經驗,未來將作為臨床腫瘤醫生的助手,為腫瘤患者治療給出參考意見。

  依託大數據,十秒鐘給出腫瘤治療方案

  26日上午,71歲患者羅先生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沃森智慧國際腫瘤會診中心。不久前,羅先生被查出患有胃癌,剛剛進行了手術切除。術後應該採取何種方案繼續治療?

  羅先生為此輾轉多家醫院,不同的治療方案讓其難以選擇。在武漢市第四醫院腫瘤科馮覺平教授的建議下,羅先生成為該院向“沃森”醫生問診的第一位患者。

  “胃癌三期、無遠處轉移、已接受外科手術……”馮覺平在沃森系統中輸入治療史、分期特徵、轉移情況等各類患者信息。僅僅反應十幾秒,“沃森”就開出了詳細的診療方案分析單,包括推薦治療方案、可選治療方案及不推薦治療方案,記者注意到,推薦方案、給出藥物的後面,都連結了相關文獻作為依據,甚至連藥物劑量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都一一標明。醫生仔細分析治療效果、花費、依從性等因素,綜合考慮後,羅先生選擇了更為經濟、全程在醫院完成的方案。

  馮覺平説,不同於普通患者在網絡上盲目搜索求醫,“沃森”擁有豐富的醫療信息和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知識庫,針對具體病情所列出的參考文獻,有助於醫生追蹤學習全球最前沿的診療方案、規範條例等,提升治療水準。臨床醫生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提升腫瘤疾病的規範化、科學化診療程度。

  不出國門,即可享受頂級專家會診服務

  雖然驚嘆于“沃森”快速開出診療方案,羅先生仍然有些疑慮:“人工智能開出的方案可靠嗎?”

  “它所擁有的海量數據,保障了其提供方案具有權威性和準確性。”馮覺平介紹,全稱為Watson腫瘤解決方案的“沃森”是IBM公司研發的醫療人工智能系統,在全球頂級癌症治療中心MSKCC受訓,儲存了超過300种醫學專業期刊、250本以上腫瘤專著、1500萬頁論文研究數據以及美國44家醫療機構的歷史癌症治療案例。在接收到腫瘤病人情況後十幾秒的時間內,“沃森”可在數據庫內尋找關鍵信息,依據全球範圍內的大數據分析,提供精準、規範、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通常在確診後,患者和家屬往往會奔波于不同醫院間,比較專家們給出的治療方案,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馮覺平坦言,這一過程耗時耗力,患者需要付出高昂成本,有人甚至可能在多次診斷、重復檢查的過程中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目前,“沃森”醫生可提供的治療方案覆蓋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等13種癌症,給出的診療意見與世界頂級專家治療方案符合度高達90%以上,相當於將國內外、多科室具有豐富診療經驗的專家們請到一起,基於患者的病情與進展情況,提供綜合性、規範化且精準的治療方案。在馮覺平看來,“這相當於患者不出國門,就能接受全球頂尖專家的權威、全方位會診。”

  多家醫院引進人工智能系統

  醫生仍是主體

  ·Watson腫瘤解決方案“沃森”:治療方案覆蓋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等13種癌症,給出的診療意見與世界頂級專家治療方案符合度高達90%以上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裸眼3D影像更加清晰直觀,可在狹小空間內完成高難度的解剖和縫合

  ·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手術快速、準確、創傷小

  ·care.aiTM肺癌影像智慧診斷系統:胸部CT影像診斷僅需幾秒即可完成,結構化報告採納率達92%

  人工智能所依託的,正是其龐大的後臺數據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思考”出針對不同患者的個性化結論。在人工智能領域,這被稱為“深度學習”。

  “‘沃森’將會是醫生的強大助手,但是並不能代替醫生。”馮覺平認為,在腫瘤的診療過程中,醫生在沃森的操作非常重要。首先,需要醫生對病人的疾病類型、身體狀態、是否轉移、危重程度等進行判斷並輸入,即便是“沃森”推薦的方案,也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綜合情況進行篩選和微調,並將不同治療方案的優劣勢完全告知病人和家屬。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副作用、並發癥,需要醫生做出相應處理,患者治療過程中,解釋、安慰、陪伴工作更是需要醫生去完成,“疾病存在個體化差異,它只負責給出建議,最終決策仍需要醫生負責。”

  2015年2月,兩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漢“首秀”,它們在同濟、協和兩家醫院同時完成手術,標誌著湖北省外科手術進入機器人時代。記者了解到,達芬奇機器人有著普通腔鏡手術無法比擬的優勢:它的裸眼3D影像更加清晰直觀,可幫醫生看清手術部位的情況;手腕更靈活,可在狹小空間內完成高難度的解剖和縫合。患者接受無痛治療的同時,也縮短了術後住院時間,術後存活率和康復率都大大提高。

  2019年1月22日,湖北省首臺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完成湖北首秀,輔助醫生完成股骨頸骨折中空釘內固定手術。記者從該院了解到,“天璣”如今已做了近20台手術,涉及到脊柱、上肢、下肢等多個部位,專家們普遍認可其快速、準確和創傷小的優點。

  在2018年底,擁有國際先進水準的care.aiTM肺癌影像智慧診斷系統落戶湖北省腫瘤醫院,一名資深的放射科醫生要完成一張胸部CT的閱片並出具報告,至少需要3至5分鐘時間。有了這套系統,胸部CT影像診斷僅需幾秒即可完成。該系統對肺部結節的檢出敏感性超過95%,由AI出具的結構化報告採納率也達到92%。

  如今,越來越多人工智能“最強醫腦”走進醫院,讓醫生如虎添翼。(武漢晚報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陳夢圓)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