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知音國際文化節在武漢漢陽舉辦
長江日報  2019-05-27 09:34:23

  原標題:2019知音國際文化節漢陽舉辦 軍運為媒 知音文化閃耀世界舞臺

軍運為媒 知音文化閃耀世界舞臺

活動現場,多民族同胞齊聚歌唱祖國

  孟夏之際,萬物並秀,一場高顏值的文化盛會如約而至。

  5月26日上午,“世界軍運 天下知音——2019知音國際文化節”在武漢市舉辦,1000余名海內外友人,共聚漢陽區墨水湖公園,體味江城文化,增進軍運友誼,結為世界知音。

  活動當天,精彩的軍運助力活動、萬人“編織”知音結挑戰、各種歌舞表演和快閃文化秀、趣味運動與武漢非遺文化秀都引起武漢市民的積極參與,處處體現“知音”文化理念。

軍運為媒 知音文化閃耀世界舞臺

來自土庫曼斯坦的留學生現場展示異國風情

  文化互鑒育知音

  各國文化交相輝映“閃耀”全場

  本次知音國際文化節的幾組“特殊”的表演團隊,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他們是來自於泰國、俄羅斯、薩摩亞、斐濟、湯加、 巴布亞新幾內亞、基里巴斯、密克羅尼西亞、瓦努阿圖等19個國家的在漢留學生,受邀通過音樂、舞蹈、藝術品、圖片、書籍、服飾、樂器和美食等形式展示本國特色文化。

  “我們來自於太平洋南部,薩摩亞群島西部,很高興參與這次的知音國際文化節,給我們一個展示我們群島的舞蹈與熱情的舞臺。”來自薩摩亞的方樂(中文名)説。

  不少市民觀看現場表演後表示,這些群島國家的文化很有地方特色,以後有時間一定要去那邊玩一玩看一看。“雖然大家膚色、服飾不一樣,但是仍然有著知音的共鳴”。

  “中國真是一個文化大國!今天在現場看到很多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太有意思了!”俄羅斯留學生林娜激動地表示,很感謝武漢市對海外留學生的關照,給予生活和學習上各種幫助,也很高興參與這次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

  “我的爺爺是韶州人,中國也算是我的故鄉。”來自泰國的留學生阿麗説,她已經來中國4年多了,在武漢留學一年,“武漢這座城市特別大,也非常國際化”。身為第三代泰國華裔的她,深感中國發展迅速與強大,自己也很自豪。

  此外,由中南民族大學56個民族的大學生帶來的“民族文化秀”與多位非遺傳承人、著名書法家、民間藝人呈現的“民俗文化秀”“知音文化秀”進行了有機大串聯,進一步詮釋和演繹了知音文化的多維內涵。

軍運為媒 知音文化閃耀世界舞臺

特色民族歌舞輪番展示

  漂洋過海遇知音

  知音文化國際傳播聯盟連接世界朋友圈

  華中師範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江漢大學、漢陽區文聯等單位共同發起倡議成立“知音文化國際傳播聯盟”,旨在凝聚多方力量傳承弘揚知音文化。

  漢陽區文聯相關負責人宣讀倡議書,呼籲從協同開放結知音、交流互鑒連知音、與時俱進育知音、和合併進耀知音等方面深入挖掘知音文化內涵,尋求各方資源,利用新時代科技力量,搭建文化交流的平臺創新傳承知音文化,讓知音文化走向國際。同時,積極推進知音文化與文學、藝術、科技、旅遊等領域形成深度融合,使知音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用,融入日常生活與社會發展血脈。

  知音文化國際傳播聯盟成立後,各成員單位將共同商定研究知音文化國際化傳播路徑和策略,積極參與以知音為主題的各類研討活動、公益項目、宣傳活動等,合力共謀知音文化發展,不斷增進知音文化的民族認同感與世界感召力,打造國際知音文化名片。

  活動現場還“編織”了象徵著全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友人們共赴軍運之約、共結世界知音的“知音結”,線上同步發起了萬人編織知音結活動,引發千萬網友關注。

軍運為媒 知音文化閃耀世界舞臺

軍運城市禮品展示

  文化交流連知音

  中國非遺民俗文化展魅力

  漢繡、畫扇、書法和古法手工……多位非遺傳承人通過各自作品,完美詮釋知音文化。

  71歲畫扇師傅陳伍金被市民打了圍,他畢業于湖北美校,當過工人、老師、宣傳幹事,斷斷續續畫扇長達50餘年,他將牡丹、古琴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畫中,賦予每幅畫扇獨特的寓意,如今製作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扇從調墨到勾勒再上色只需要十多分鐘。他説,此次活動將知音文化與舉辦軍運會融合,不僅代表著民族文化的高度,還代表整個人類文化的高度。

  漢繡傳承人王燕為觀眾介紹了繡有小雞圖樣的牙籤包:“雞通吉祥,狀為花瓶,象徵平平安安。選花型、勾勒、配線等,完成這樣一個看似小巧的作品就需要十多道工序。”她感慨:“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做的不僅僅是傳承,更有發展創新。希望此次能通過軍運會的舞臺讓漢繡這張武漢名片名揚世界。”

  來自法國、英國、烏克蘭、韓國、巴西、厄瓜多爾等國的國際友人代表還赴漢陽江欣苑社區參觀體驗高龍和漢繡等非遺文化。“中國的知音文化讓人很受觸動”,來自巴西的哥珂娜説,知音就是“朋友很重要,互相連接很重要”。越了解武漢文化,就越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底蘊,比如漢繡,非常美麗、精緻,也非常“中國”,“我一定會買一些喜歡的工藝品帶回家”。(撰文:史強 肖娟 劉晶晶 黃璜 王傳江 杜翔宇 黃安縣 陳揚 攝影:胡冬冬)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