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學者主導發現2.5億年前化石寶庫
來源:湖北日報  |  2023-02-13 09:29:22

  原標題:地大學者主導發現2.5億年前化石寶庫 為史上最大生物大滅絕後生態重建提供新認識

地大學者主導發現2.5億年前化石寶庫 為史上最大生物大滅絕後生態重建提供新認識_fororder_01

貴陽生物群生態復原圖。(楊定華 繪)

地大學者主導發現2.5億年前化石寶庫 為史上最大生物大滅絕後生態重建提供新認識_fororder_02

貴陽生物群中發現的部分化石。(受訪單位供圖)

  2月10日獲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宋海軍教授團隊發現全球中生代最古老的一個特異埋藏化石庫——貴陽生物群,埋藏時期距今2.508億年。對貴陽生物群的研究表明,現代類型的海洋生態系統在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之後約100萬年時間內,就已經初具雛形。

  截至目前,貴陽生物群中已發現包括硬骨魚、軟骨魚、牙形動物、海綿動物、雙殼、菊石、腹足、蝦類、原蟹、放射蟲、有孔蟲等十幾個大類,總計40種不同的生物。

  近5億年來,地球上一共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2.5億年前的二疊紀至三疊紀之交生物大滅絕事件是最為嚴重的一次,造成超過80%海洋生物物種滅絕,同時促使海洋生態系統從古生代類型向現代類型轉變。

  為揭示二疊紀至三疊紀之交,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關係,宋海軍教授團隊在我國華南多省堅持開展近15年野外工作。8年前,團隊在貴陽附近野外踏勘時,學生代旭在一塊黑色頁巖中發現一枚龍蝦化石碎片。

  魚類和蝦類是現代海洋中最為豐富和重要的類群,龍蝦化石碎片的發現在早三疊世海相地層中非常罕見,此後幾年,團隊陸續發現大量多門類化石。為了弄清貴陽生物群的精確時代和生物面貌,團隊成員在該地區開展了大量地質工作,從古生物分類學、生物地層學、年代地層學、沉積學、沉積地球化學等方面入手開展系統研究,已初步理清貴陽生物群的主要面貌、地層分佈、埋藏年代、埋藏環境等信息。

  宋海軍表示,貴陽生物群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結構上,已經和之後的生物群沒有明顯差異,甚至可能更為複雜,這表明二疊紀至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之後的生態重建遠遠比以往的認識更快。

  此外,貴陽生物群對理解早三疊世生物古地理也提供了新認識。

  早三疊世是一個異常高溫的時期,高溫迫使陸地上的四足動物向兩極遷移,同時期海洋中赤道地區魚類化石記錄存在空缺。貴州省在早三疊世位於古赤道地區,因此貴陽生物群中大量的魚類化石表明當時赤道地區的溫度在魚類的耐受限度之內,這為科學家探究當時的古氣候狀況、生物生理耐受性,以及極端氣候條件下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同演化關係提供了珍貴資料。

  研究由地大宋海軍教授團隊主導,多個國內和國際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論文第一作者是代旭博士,宋海軍教授為通訊作者。(記者張歆、通訊員魏海勇、王俊芳)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