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以打造“讓企業最滿意、讓百姓最滿意”發展環境為切入點,用真心、敢突破、出實招,傾心打造“六最服務”體系,全力助推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最簡便”的審批准入體系。堅持“非禁即入”,産業項目審批全面實行“一窗辦理、一網通辦”,審批時限由109天大幅壓縮至32天,市級行政事業費實行“零收費”。同時,商事登記實現“23證合一”,去年全七台河市新註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增長31.0%、47.0%。
“最給力”的資金扶持體系。設立2億元産業發展引導資金、4億元新材料産業發展基金,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對年納稅金額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按照新增地方財政貢獻50%~70%給予獎勵。2017年,兌現企業扶持資金5.4億元。出臺總部經濟發展扶持政策,目前已有三家總部企業入駐七台河。
“最可得”的融資支持體系。擴大中小型工業企業貸款週轉金至1億元,並在全省率先出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指導意見,最大限度降低融資門檻,推動金融機構全面開展順位抵押、應收賬款融資、動産抵押、專利權質押貸款等業務,提高企業信貸融資可得率。
“最實惠”的要素支撐體系。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在成果轉化、自主創新、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等方面給予補助、獎勵、津貼等支持;降低用電成本,推動用電大戶直購,給予新增電量電價補貼;降低土地成本,大幅調整降低土地使用稅。
“最直接”的溝通協調體系。創新和完善服務方式,打造政務服務“直通車”,定期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企業家聯誼會,傾聽企業意見建議。建立“微市長”“微區長”“微警長”24小時在線平臺,第一時間解決企業訴求,溝通協調一步到位,當好企業“服務員”。
“最貼心”的關愛服務體系。設立企業家大講堂,每月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進行專題培訓,每年安排民營企業家赴國內外開展培訓,政府承擔全部培訓費用。為企業家配備家庭醫生,提供最便利、最貼心的醫療服務。同時,堅持“企業寧靜日”制度,除安全、環保檢查等依法行政工作外,堅決杜絕任何干擾企業生産經營的行為。
良好的發展環境聚人心、增信心,更加快了新舊動能轉換。經過不懈努力,七台河的民營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寶泰隆30萬噸穩定輕烴、鑫科納米1萬噸石墨烯防腐塗料、萬鋰泰5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中瑯生物5萬噸衣康酸10萬噸葡萄糖酸鈉等,一大批支撐産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新興項目落地生根。(記者 文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