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興安嶺“藍莓工匠”田福和:一個人帶火一個産業
東北網  2018-06-11 10:16:25

  在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局有一處果香四溢的藍莓園,是大興安嶺地區人工繁育藍莓面積最大、品種最多、效果最好的藍莓園。創造這一切奇跡的是“藍莓工匠”田福和,一個人帶火一個産業。

  大興安嶺“藍莓工匠”田福和:一個人帶火一個産業

  藍莓。

  黑龍江大興安嶺是中國野生藍莓主産區,阿木爾林業局施業區總面積有55萬多公頃,僅佔大興安嶺總面積的6.6% ,它的野生藍莓蓄積量和年采收量卻佔大興安嶺的25.4%,這裡是最適宜藍莓生長的沃土。2009年林業局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評定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由此,林業局提出了打造藍莓全産業鏈,建設藍莓小鎮的新思路。

  2008年,林業局提出了把蔬菜基地改建成藍莓繁育中心。而作為蔬菜基地承包人的田福和,早在2005年就已經著手研究野生藍莓培育,於是他拔掉了一畝半地長勢優良的土豆,移植了野生藍莓。他利用自身農業專業知識反復試驗,,投入大量資金與精力,在實踐中摸索出許多寶貴經驗。2008年,田福和終於成功移栽了後來被命名為興安1號、興安2號的兩個野生藍莓品種。

  隨後,在阿木爾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田福和從加拿大引進美登等藍莓品種,獲得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亮生博士、中國藍莓樹莓協會主席李亞東教授、省科學院張悅研究員以及大連大學農研所所長王賀新博士的技術指導。田福和將引進的美登藍莓和自己培植的野生藍莓研究對比,讓人工種植培育的品種比野生藍莓更優越、口感更好、營養成分更高。

  大興安嶺“藍莓工匠”田福和:一個人帶火一個産業

  田福和在藍莓園裏。

  如今,在田福和的藍莓園裏,有馴化成功的當地野生藍莓,有從北美引進的眾多藍莓品種,包含著世界三大種類藍莓:高叢藍莓,半高叢藍莓,矮叢藍莓,一般1株藍莓結果可達3斤,年人工馴化藍莓苗120萬株。截至目前,已賣出150多萬株,分別銷往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等省。2018年藍莓園成為省科學院野生藍莓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森林生態遊越來越火熱,藍莓園接待的遊客也越來越多,面對市場新需求、新變化,林業局提出了延時採摘的新課題,讓遊客自5月份到11月份都能品嘗到藍莓鮮果。

  田福和經過摸索,總結出一條控溫、控水、遮光等技術措施,提前讓處於休眠期的藍莓醒來,使藍莓挂果期長達六個月之久,一直豐産,讓遊客在9月初野生藍莓凋落後,仍可以吃到鮮藍莓。目前,該藍莓園成為國內藍莓挂果期最長的藍莓園。

  2014年田福和在山上發現了國內藍莓界唯一白果藍莓,就動起了繁育新品種的腦筋。他根據山上的氣候、土壤環境,將白果藍莓移植回藍莓園。2015年經過反復試驗,移植成功。目前,藍莓園已繁育白果藍莓5000多株。白果藍莓資源十分奇缺,價值是普通藍莓的幾十倍,故將其命名為——興安玉莓。目前,正在申請發現與繁育專利。

  林業局鋻於田福和在人工繁育藍莓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積極向上級黨組織推薦,予以表彰。他先後被大興安嶺地委、行署授予“大興安嶺地區創新突出科技帶頭人”“大興安嶺地區優秀科技工作者”,被大興安嶺地委組織部授予“大興安嶺地區科技創新人才典型稱號”等二十多項榮譽。

  引進一名人才,活了一個藍莓産業。如今的阿木爾林業局,藍莓産業已成為支柱性産業。(王力 記者 侯巍)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