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中的“小山村”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湯原鎮北靠山村,坐落在公路旁的小村,群山環抱,山清水秀。在綠樹掩映下,一排排整齊的鑲了紅色彩鋼瓦房蓋的黃色磚瓦房,在陽光下格外耀眼。整個村落宛如童話裏描繪的人間仙境。這一美麗的畫卷,是這個村黨支部帶領村民扶貧治窮,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果。
2017年,北靠山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5800元,村集體收入54萬元,集體積累達到2000多萬元。該村先後被評為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省級文明村、市級十大魅力村,村黨支部也先後被評為省級“三創”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北靠山村由南靠山和北靠山兩個自然屯組成,全村共有643戶、1643口人,耕地18000畝,以旱田為主。為了幫助貧困戶擺脫貧窮,實現共同致富,村黨支部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將“志智雙扶”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帶領村裏的35名黨員,通過“一講、二談、三幫、四帶”的方式,激勵貧困戶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一講,村黨支部與駐村工作隊縣實驗小學的幹部,通過入戶宣傳國家扶貧政策,用身邊致富典型引導貧困戶轉變經營理念,對貧困戶進行種植、養殖技能培訓,幫助貧困群眾提升脫貧致富的能力。二談,村幹部經常與貧困戶話家常,聊一聊貧困的原因,找到貧困根源。同時,宣傳脫貧榜樣,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信心。三幫,小到穿衣吃飯,大到蓋房種地,黨支部與駐村工作隊總是能及時發現貧困戶家中的困難,並及時給予幫助,讓貧困戶感受到溫暖,喚醒了他們的脫貧願望。四帶,無論是參與小額金融扶貧貸款,還是發展項目搞創收,貧困戶因為各種原因顧慮重重。每當這時,村黨支部會引導黨員幹部帶頭嘗試,以點帶面,保障各項扶貧工作順利實施。
北靠山村作為革命老區,2016年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建成了全省首家村級歷史紀念館——革命老區北靠山村歷史紀念館。紀念館涵蓋了歷史沿續、日偽殘暴統治、光復建政等12項主要內容,詳盡展示了北靠山村的歷史淵源、抗聯事跡和發展歷程。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村史館“資政、村史、育人”的作用,使其成為全縣黨員的紅色教育基地,打造全縣乃至全市村級黨建標杆,極大地鼓舞了黨員和村民的士氣。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中,村黨支部大力推進農村黨建工作,開展黨員設崗定責活動,設置了脫貧攻堅先鋒崗、科技致富模範崗、社會治安維護崗等6個崗位,組織有能力的21名黨員參與其中,發揮所長。村黨支部以“發展致富當先鋒,美麗鄉村譜新篇”為主題,把做合格黨員落實到發揮帶領致富作用上。黨員滕漢元、姚學晨、王國亮通過種植木耳和烤煙,帶動14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黨員李相林自籌資金購買了小型玉米烘乾塔,安排有勞動能力的23戶貧困戶在其務工,並以高出市場價1毛錢的價格收購貧困戶的玉米,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
村黨支部通過有效整合光伏發電、金融扶貧貸款等項目的租賃費用和定向收益,建立産業扶貧基金,用於貧困戶補貼分紅。此外,黨支部利用北靠山村地理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産業、訂單農業、電子商務、鄉村旅遊、林下經濟和務工服務業,最大限度的保證每一位貧困戶都能有産業支撐。大力促進農業種植結構改革,鼓勵村民養殖木耳、種植烤煙。支部書記裴志偉成立了烤煙合作社,設立烤煙小區,建設大棚30棟,烤煙年種植面積達1000畝。村民滕漢元成立了漢元黑木耳合作社,擁有木耳大棚30棟,發展春秋兩茬挂袋木耳120萬袋,年純收入達到100多萬元。合作社以高於市場價流轉貧困戶土地、優先錄用貧困戶務工的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大膽改革創新,學習並引進新的農業生産方式,發展農牧循環經濟。2012年,北靠山村被確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2015年,村民自籌資金成立一帆風順大鵝養殖合作社。2016年,向省農業開發辦爭取項目資金500萬元,建設了玉米烘乾塔。依靠這些有利條件,村黨支部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玉米+大鵝”綠色循環農業,主動減少化肥、農藥施放量,促進綠色農業發展。2018年,通過積極爭取,促成農牧循環經濟牛場坐落北靠山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2016年,村黨支部抓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契機,使年發電量約75萬千瓦時的三個小型發電基站落地北靠山村,每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2018年,村黨支部積極爭取省委組織部黨建經費30萬元,建設家禽孵化基地。基地建成後,預計每年可為大鵝養殖戶節省成本12萬元,促進養殖戶增收。
近年來,湯原縣紅色文化旅遊發展勢頭強勁,村黨支部敏銳抓住發展契機,提檔升級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向上爭取和村自籌資金的方式,建設了1200延長米紅色文化浮雕墻,安裝了景觀路燈120盞。2017年,通過引進方圓國際旅遊公司,全力打造了集民俗特色餐飲和住宿為一體的民俗生態園。建設了440平方米的生態園、450平方米的民宿館和5000平方米的農業種植園,安排有勞動能力的10余戶貧困戶在其務工,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精美的浮雕墻、整潔平坦的村道、歷史悠久的革命老區、美輪美奐的村莊夜景、原生態的住宿、農家綠色飲食等等,讓北靠山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村。(記者 王彥非 特約通訊員 徐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