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屆“哈夏”音樂會的重頭戲之一,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活動於8日正式拉開序幕。生活報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首次採取“導師制”,聘請到孫楠、騰格爾、蔡國慶等音樂大咖為參加展演的聲樂人才進行輔導。當天,趁流行組比賽空隙,記者分別採訪到蔡國慶、孫楠、騰格爾、撈仔,聽他們聊音樂、聊選手、聊“哈夏”情緣、聊各自的故事。
誇讚參賽選手底子紮實吐槽孩子的偶像不是自己
孫楠:和剛出道相比我越來越像一個爸爸
《紅旗飄飄》《風往北吹》《不見不散》……説起孫楠,很多人都會想起他那極具穿透力、辨識度極高的嗓音。如今,因為要擔任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流行音樂組導師,孫楠再次來到哈爾濱。接受生活報記者採訪時,孫楠稱自己小時候曾來過哈爾濱,這裡的太陽島、步行街非常美麗,人的個性也非常豪爽。作為導師,孫楠對參賽選手也是誇讚不已,直言選手在音樂方面都有非常深的功底,底子很紮實。尤其是他們在舞臺上的情緒表現和節奏感,都特別讓人有代入感。
從《我是歌手》到《蒙面歌王》,這些年孫楠上了很多綜藝節目,“會選擇這些節目是因為我太喜歡唱歌了,這些年我走到哪都會唱自己的歌,多少有些審美疲勞了,所以我上綜藝會唱別人的歌,這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兒,相信觀眾也會覺得很新奇。”這些年,為了能保持自己渾厚高昂的嗓音,孫楠也做了很多努力,“我覺得保養聲線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休息,如果沒有演出我一般會11點睡覺,早上七點半起床去跑步,因為唱歌需要氣息,慢跑對肺活量是很重要的。”
除了聊音樂,孫楠還忍不住和記者説起自己的孩子們,他自豪地説:“我的每首歌他們都會唱,因為每次演唱會我都會帶上他們。”然而當記者追問,孩子們最喜歡的歌是哪首時,他卻忍不住吐槽:“他們不一定最喜歡我的歌,而是有自己的偶像,當然偶像肯定不是我。”至於孩子們未來的發展,孫楠坦言,“我希望他們以後能成為老師,因為他們在學習傳統文化,我希望他們能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被問及和出道相比自己的變化時,孫楠感慨地説:“和剛出道相比,我越來越像一個爸爸。”
吐槽如今過分強調演唱者個性
蔡國慶:你連嗓子都沒有
還怎麼去談個性?
作為曾經的“國民偶像”,已到知天命年紀的蔡國慶依舊青春洋溢。當天一身白色休閒裝亮相的他,説起此次擔任流行組評委時,話語中流露出滿滿的興奮之情,“這個舞臺更加強調流行音樂的藝術化,在這裡我們聽不到那些貓咪的聲音,聽到的都是實打實的好嗓子。這些好嗓子完全可以拿到海外舞臺比拼,而那些怪異的嗓音拿到國外可能什麼都不是。”蔡國慶表示,如今流行音樂過於娛樂化,著重強調的是演唱者的個性,而不再強調音樂本真的東西,但“如果你連嗓子都沒有,還怎麼去談個性?”
在蔡國慶的歌唱之路上,他坦言最感謝的恩師之一便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1991年,中央電視臺春晚總導演郎昆親自邀請谷建芬為蔡國慶量身定制了《去遠方》這首歌。當蔡國慶以其青春的形象、瀟灑的颱風、潤澤的歌喉首次出
現在春晚舞臺時,立刻給全國觀眾留下清新而又深刻的印象。對此蔡國慶笑言,“1991年的蔡國慶,也是很養眼的。”
對於“哈夏”,蔡國慶直言有著很深的感情,“我大概參加了三四屆,發現音樂對哈爾濱人有種獨特的魔力。尤其是哈爾濱搭建了‘哈夏’這個平臺,讓我們這些
音樂人對這個城市也充滿了不一樣的情感。我太希望能來哈爾濱開演唱會了,可以不掙一分錢,就是願意把我美好的歌聲與這座城市分享。
”早期模倣過鄧麗君還曾一度沉迷搖滾
騰格爾:直到寫出《天堂》我才找回了自己
説起騰格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天堂》等歌曲都是傳世佳作。如今,首次來到“哈夏”擔任流行音樂組導師,騰格爾也覺得很新奇,他謙虛地説:“我覺得這種導師點評的形式非常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選手本身的素質,我們只是起到點撥的作用。”雖然是流行組導師,但騰格爾對自己的定位卻不是這個,“我唱民歌也唱過搖滾,對於自己的定位很難,我只是做自己的風格,我覺得什麼唱法不重要,把歌唱好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騰格爾大學學的是作曲,他坦言自己一天都沒學過唱歌,之所以走上這條路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大學畢業是1985年,那時候流行音樂剛剛起步,抱著吉他唱歌是很常見的,所以開始只是玩玩,沒想到唱歌最後成了我一生的愛好。”騰格爾還透露自己最早曾模倣過鄧麗君,“在我們那個年代,我是第一次從鄧麗君的歌裏聽到‘我愛你’這些詞,我開始特別驚訝,後來才慢慢習慣。”除了鄧麗君,騰格爾還玩過搖滾,“那是80年代末,當時組建的樂隊全是搖滾樂,我們也天天玩。那時候有人説從我的音樂裏找不到我的影子,當時我不服氣,後來90年代末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不是真正的搖滾歌手。直到1997年創作出了《天堂》,我才又找到了自己。”
多次擔任綜藝音樂總監為一炮而紅選手擔憂撈仔:他們還是需要打磨否則就會像流星一樣
為電視劇《歡樂頌》、電影《可可西裏》《解救吾先生》《鐵道飛虎》配過樂,擔任過《中國好歌曲》和《跨界歌王》的音樂總監,著名音樂製作人撈仔這個名字在許多樂迷心中,並不陌生。
雖然是第一次參加“哈夏”,但對於舞臺上選手們的表現,撈仔直言“水準還是不錯的”。説起當下綜藝節目中通過選秀一炮而紅的歌手,作為老前輩的撈仔也表示出自己的擔憂,“參加這些電視節目是好事,但卻規避了過去歌手應該走的路,比如在歌廳唱歌啊、出唱片啊這些步驟。歌手剛出來時都是比較稚嫩的,可這些突然紅了的歌手在他們本需要打磨的時候就很有名了,一旦後續跟不上好作品,就會像流星一樣,我覺得這是現在一些歌手和劉歡他們那時候最大的區別。”來過很多次哈爾濱,撈仔直言對這座城市很親切,“哈爾濱人很喜歡音樂,我在北京的樂隊很多都是哈爾濱人,我經常合作的導演楊亞洲也是哈爾濱人,這裡我很熟悉。”(文/攝 生活報記者 王雪瑩 孟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