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農機具高度普及的今天,插秧機插秧不知道比人工快上多少倍,但佳木斯市樺川縣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卻不走尋常路,選擇了效率並不高的傳統人工插秧方式,以有機和功能型大米為突破口,打“綠色有機”牌,受到高端客戶群的青睞。
“有機水稻全過程無農藥化肥,從浸種便是採用鹽水浸泡,苗床更是擺脫了傳統肥料,用高新科技益生菌技術培養出好的有機生態米”。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為了種出優質高效的有機水稻,打破不上化肥土壤貧瘠的“瓶頸”,合作社聘請了中國農科院創新工作委員會滕中信、趙鳳清等專家,根據該合作社的土壤、水、空氣等條件自主研發出的“生態有機肥”,從育苗階段就開始滴灌,讓有機綠色從根部開始,移植大田後,合作社用魚、鴨、蟹共稻除草,既提高了稻米品質又解決土壤板結問題,並通過科學添加富硒、高鈣等元素,使有機大米又上了一個臺階。
付延飛介紹,“有機”現在已經是綠色農業的最高標準,但農作物絕不僅僅是不上農藥、化肥就可以稱作“有機”。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是經過5年的努力,在空氣達標的情況下改善土壤、灌溉用水,將有機水稻生産單元從75畝發展到5000畝,産品通過具有國際公信力並得到美國、英國、德國等七十多個歐盟國家及地區認可的PONY譜尼測試,連續3年經譜尼測試,合作社的大米、基地土壤、農藥化肥和重金屬殘留均大大低於國家標準,檢測全部合格。
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還發展“私人訂制”。每畝地1萬元錢訂制費,可收350斤水稻,為客戶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控,形成可回放追溯系統,使客戶放心滿意購買。
“去年合作社種植的5000畝有機水稻大部分是訂單,到今年開春庫裏就剩7、8噸為村裏留的口糧了。去年共收穫了1400噸水稻,磨成米後的價格在每公斤35元以上,這是高於普通大米近10倍的價格,徹底實現了從‘種得好’到‘賣得好’的轉變。”付延飛驕傲地説。
今後,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還將打造休閒農業,在園區內建設兒童休閒樂園、垂釣、燒烤,100棟大棚二次利用種植草莓、葡萄、有機蔬菜供人們採摘,打造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把人群吸引到合作社來,讓人們在休閒度假的同時領略到純生態農業的種植過程,讓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有機大米。(紀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