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城30余處路口消除交通瓶頸
今年哈爾濱交警在交通緩堵方面下功夫,通過施工區域“瘦身”、暢通微循環、渠化路口、嚴管違停、快處事故等交管舉措,不斷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縮短群眾出行時間。
舉措1暢通微循環道裏中心區擁堵指數降1成
今年,在安字片微循環區域動靜態交通治理工作方案中,交警部門對區域47條道路重新規劃,新增19條單行路,並根據道路寬度、交通需求等實際需求,對部分道路實施雙側禁停,有條件道路規劃設置單側停車泊位,實施以來,安字片區域整體通行能力提高了15%,道裏中心區交通擁堵指數也下降了10.3%。
今年全年計劃對10個微循環區域開展專項治理,目前已實施5個片區,還有5個片區正在規劃治理中。
舉措2優化交通組織“禁左+繞行”提高通行效率
在道路交通渠化改造方面,先後實施康安路橋下空間改造、三合路與三大動力路、通達街大民興街路段、南極街與景陽街、哈平路腫瘤醫院門前道口等30余處路口路段渠化改造工程,消除交通瓶頸,增加入口導向車道等多種方式,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在交通組織方面,對友誼路、西大直街、鐵順街等道路實施“禁左+繞行”的管理措施,提高路口單位週期通行效率;
在環路提效方面,採取了在文昌橋、和興路等環路的進出口匝道實施部分封閉管理、增加了快慢車道隔離設施等措施,提高環路通行效率;
在路口渠化信號配時方面,在全市範圍內,有條件的燈控交叉口增設左轉彎待轉區,部分交叉口採取偏移車道的方式增加左轉車道,提高了信號單位週期通行效率。
舉措3嚴管違停全員上路加大違停處罰力度
今年4月份以來,交管部門全員上路,每天不少於10小時對嚴管街嚴看死守,加大對違法停車的處罰力度,罰款100元,記3分。尤其是道裏、道外、南崗等老城區,通過施劃黃邊石、規劃停車泊位,保證了主要道路通行秩序,也讓更多群眾主動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城區的交通壓力。
舉措4科學誘導出行34處重要路口路段設交通誘導屏
“駕車時看到路口的誘導屏,讓我能避開擁堵路段,很直觀。”私家車主李先生説。哈市交警部門充分利用“聲屏報網”以及全市LED交通誘導屏,引導群眾出行。目前交警部門已在全市34處重要路口路段,設立了交通誘導顯示屏。
舉措5施工區域瘦身恢復地鐵工人文化宮站等周邊交通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交警部門對市區地鐵2號線、3號線車站施工佔道範圍進行優化調整,將二號線哈爾濱北站站、世茂大道站、太陽島站等十余個地鐵站點,分四個批次對其周邊圍擋進行壓縮,拓寬路口交通,並在部分地鐵站點施工完畢後,及時恢復了工人文化宮站(中山路部分路段)、冰雪大世界站等周邊道路交通,尤其是紅旗大街地鐵施工路段,除調整了限行措施外,嚴格地按照佔一還一原則,保證了紅旗大街原有的雙向八車道正常通行,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其對周邊區域交通的影響,保障了地鐵車站施工區域周邊道路交通正常運轉。
舉措6增加路面警力鐵騎巡邏隊上路疏導交通節點
哈爾濱市交警部門實行全警上路,在全市設立11條嚴管街,設立固定崗、早晚高峰崗、校園門前崗和警車巡邏等執勤點、段共近600處,早晚交通高峰時段,全市交警圍繞市區主要環路、幹路、商圈、學校等重點區域,疏導節點,拆除事故,打擊違法、巡邏執勤,全力保證道路交通暢通。
此外,交警部門還于10月1日起,成立由70名警員組成的“鐵騎”巡邏隊,加強對高架橋梁、城市環路、交通節點等區域巡邏管控,發生交通擁堵或出現交通事故時,鐵騎可以更快速到達現場,及時進行處置,儘快恢復交通。
舉措7事故快速拆除6個引導平臺讓事故“快處快賠”
目前在哈爾濱市區內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各方車輛損失均不超過2000元的,不管當事人雙方有無爭議,手機拍照取證後,就可挪移車輛,然後到“快處快賠”中心處理即可。目前快處快賠中心已建立六個引導平臺,分別為:交管12123手機APP平臺、微信平臺引導、110或122報警電話引導、執勤民警及指揮中心監控引導、當事人自行協商後處理、保險公司服務熱線引導。
今年以來兩家中心已快處快賠交通事故16078起,當事人和解率達98%,單起事故最高賠付金額達16萬元,處理事故從認定到理賠,平均時間大約在30分鐘左右,處理最快的一起,理賠款10分鐘便已到賬。(記者何興麗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