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小崗村改革大道西側一片金黃,平如地毯的稻田散發著稻穀的清香,一穗穗彎了腰的稻穀笑迎八方,一台臺收穫機車穿梭其中。小崗村北部這片不適宜種植水稻的高崗地上,第一次種出了全村最優質的水稻,而創造這一奇跡的正是與小崗村攜手合作的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
“這塊地的自然條件真的是太差了。”今年春天,記者第一次採訪七星農場在當地的負責人趙明武時,他的語氣中略帶疲憊。據趙明武介紹,這裡原本是一塊旱地,坡度大、用水難,從最高處到最低處,落差足有8米多,根本不適合種植水稻,愁的趙明武直上火。面對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趙明武帶領團隊充分發揮了“北大荒精神”,足足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開溝、鋪管、整地,再從幾十里以外的水庫調來了水,加上大量生物有機肥來平衡地力,硬生生造出了漂亮的稻田。起初質疑“搞不贏、再過倆月就得回家”的當地人驚嘆了,紛紛跑來參觀,有人還把自家的幾畝土地也留出來種上了水稻。當地村民徐開忠不時到稻田邊轉轉,“我看看長得咋樣,要是好的話我也可以種水稻了。”
如今,這塊地裏的水稻正在收穫中,預計再有一個星期就可完成收穫作業。2018年10月11日8時31分,記者連線特派小崗村的七星農場科技人員趙明武,他的笑聲爽朗:“本來覺得這地第一年種水稻,畝産能達到800斤我們就知足了,現在看畝産千斤也不滿足!”趙明武自信滿滿。
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渴望現代農業技術。作為中國現代化大農業的旗艦,北大荒擁有強大的技術輸出能力。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雙方都找到了最佳的契合點。趙明武認為,小崗村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上有優勢,分工細緻,食品工業園也已有兩家企業入駐。而同時,北大荒的農業種植技術恰好能與小崗村農村改革的需要相結合。
北大荒迎來遠方客
十月的北大荒稻浪翻滾,滿目棋盤狀的稻田,一望無垠,藍天白雲下滿眼金黃,儘是豐收的喜悅。10月5日,安徽省鳳陽縣委書記徐廣友率領小崗村黨委、縣水務局、縣農發辦等部門負責人,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他們表示“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次來就是要“當面話友情、表謝意、學技術、謀發展、求共贏”。
他們先後參觀了七星農場稻田畫、七星農場第六管理區收穫和翻耕現場、七星農場寒地水稻高科技園、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七星農場北大荒精準農業農機中心、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在稻田畫現場,鳳陽團隊一行對水稻的品種、性狀、寓意等內容進行了了解。當看到稻田畫將現代農業、北大荒文化與稻田藝術巧妙融合,以“綠色三江夢想田園”為主題,以萬畝良田為背景,在面積80畝的稻田裏,採用7種顏色水稻栽植出一艘正在前行的航母時,不由得連連讚嘆,並感慨説,回去後,也要做稻田畫,並寫上“希望田野,幸福小崗“的字樣。
在北大荒精準農業農機中心,農場負責人詳細介紹了農機技術培訓、農場物聯網、農産品品質追溯系統等情況,徐廣友仔細詢問了農場物聯網組建、各分系統用途、數據在實際生産過程中的運用、物聯網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情況,並感嘆説:“習近平總書記誇北大荒機械化、信息化、智慧化工作搞得好,今日一見,名不虛傳。”在萬畝大地號,放眼望去,帶有“三江情七星夢”字樣的1.2萬多畝水稻田一望無垠,徐廣友等人一邊與現場人員感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大荒帶給大家的鼓舞和激勵,一邊感嘆高科技助推農業生産出現的震撼效果。
在參觀之後的座談會上,建三江管理局黨委書記劉相增表示,北大荒精神與小崗精神的敢想敢幹敢為人先有很多相同之處,希望不僅讓兩種精神融合共進,也在具體實踐中産生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下一步,七星農場將與小崗村在農業科研、機械裝備、技術轉化領域等相關産業化項目上加強溝通和交流,將小崗村的水稻長勢和病蟲害監測情況和氣象實時信息及時反饋到七星農業信息中心,並由專家遠程系統制定防控措施,實現生産措施智慧化,生産過程可追溯。
徐廣友等人表示,七星農場在小崗村最貧瘠、最不適宜種植水稻的高崗地,種出了小崗村迄今為止最優質的水稻,並即將迎來第一個大豐收,在鳳陽樹立了優質糧種植新標杆,充分詮釋了北大荒精神。七星農場小崗村項目500畝高標準水稻種植,種出了水準,種出了北大荒人和小崗人的感情。小崗村也會在七星農場優質稻米品牌建設、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主動出手,尋求合作,謀求共贏。
良好的開端期望美好的未來。從這個秋天開始,2000公里外的小崗村一股清新的北大荒稻花香會越來越濃。(王軍 張元強 記者 劉楠 吳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