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哈市林業局獲悉,北京時間25日晚19時,國際濕地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將公佈首批國際濕地城市並授牌,全球共十八個城市獲此殊榮,其中,我國佔六個,包括海口、哈爾濱、常德、常熟、銀川、東營,哈爾濱作為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唯一一個城市獲得此獎項。此外,北京林業大學資源學院雷光春院長被授予國際濕地組織最高獎——濕地科學與保護獎。
2017年初,國際《濕地公約》履約國大會首次提出國際濕地城市,同年7月正式啟動遴選工作,在向中國《濕地公約》履約辦遞交申請的15個兄弟城市中,最終哈爾濱、海口等6個城市獲得了國際濕地城市的認證提名,並向國際濕地公約秘書處提交了申報材料。今年8月,經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54次會議審議通過,哈爾濱市正式被評定為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冰城濕地“家底兒”豐厚
哈市擁有面積在8公頃以上的濕地近30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5.6%,已接近世界平均水準,同時又是全國大城市中擁有濕地面積最大、且相對集中成片的城市之一。尤其哈市市轄9區內濕地佔城區總面積的比例達13.53%,這項指標也遠高於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要求的城區濕地面積佔比10%“門檻”。哈市濕地景區建設穿珠成鏈,全市現有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8處,面積108508公頃;已建成太陽島、金河灣、白魚泡、呼蘭河口等濕地公園16處,面積約20565公頃。
保護“城市綠肺”冰城一直在努力
為了使濕地和城市更好的互融和伴生,哈爾濱市政府組建了“哈爾濱市濕地保護領導小組”,出臺了《哈爾濱市濕地保護辦法》,規劃建設了12個自然保護區,制定了《哈爾濱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國際濕地城市的成功評定,將進一步推動哈市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標準化與國際化,同時通過與濕地建立積極緊密的關係,獲得城市品牌的宣傳機會,拉動相關旅遊産業。(記者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