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成了延壽縣東安村村民的脫貧法寶。
肇源縣肇源鎮四方山村的稻農喜獲豐收。
産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産業扶貧+家門口就業”是貧困人群心之所盼,這樣的産業帶動模式更能滿足貧困人群的就業需求。黑龍江省多地開展因地制宜的扶貧産業,讓貧困人群參與到扶貧産業中來,在扶貧産業中找到脫貧路徑,實現脫貧增收。
在這些扶貧産業中,既有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開闢新扶貧模式,連結貧困戶;又有大企業全産業鏈落戶百姓家門口,使貧困戶享便利獲增收。在泰來縣,大蝗蟲、小蚯蚓等小而美的扶貧産業讓貧困戶眼界開闊了,脫貧路拓寬了;在克東縣昌盛鄉和潤津鄉,鮮食玉米深加工企業落戶村屯邊,有大企業做“保障”,村民放心種植鮮食玉米,一粒粒金黃的玉米成為脫貧的“金剛鑽”;在林甸縣,大慶宏福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現代農業産業園招收周邊村屯的貧困群眾務工增收,給貧困戶繳納社保,農民也有了“退休”保障;在綏濱縣,中糧貿易(綏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開倉納糧,貧困戶説,大企業直接面向貧困戶收糧,他們心裏有底……
扶貧産業落地生根,貧困戶增收有了可持續保障,這是龍江大地脫貧攻堅戰役中最嘹亮的增收聲音。(記者 董新英 劉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