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木斯富錦“四力聯動”催生産業扶貧次第花開
佳木斯日報  2018-11-06 15:38:33

  産業扶貧是扶貧開發工作的核心和關鍵。富錦市通過“四力聯動”構建“一鎮一特、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産業新格局,打造“市鎮村戶”四級産業扶貧體系,推動扶貧産業特色化、集聚化、規模化發展,提高扶貧産業市場效益,帶動貧困戶參與産業、分享收益、脫貧致富。

  創新精準扶貧思路,“企業+訂單”輸出牽動力。富錦市充分發揮支柱企業牽動力作用,22家與農業産業密切相關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入到精準扶貧中,扶貧開發大格局逐步形成。

  為了保證農民穩定增收,減少貧困發生率,這個市採取“産業龍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産基地+農戶”模式,發展訂單農業。2016年以來,象嶼生化、象嶼金谷、金瑪集團、綠谷酒業簽訂專品種玉米、水稻、高粱訂單累計280多萬畝。金瑪集團專品種水稻訂單價格每公斤高於市場價格0.3元至0.64元,其餘訂單價格均略高於市場價格,全市僅訂單一項促農增收5000余萬元。帶動100多個村300多戶貧困戶簽訂訂單,戶均年增收2000元。

  引進海資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植酸鈣及深加工和東北制藥10萬噸山梨醇項目,推進北京三聚環保公司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項目,建設2000頭高端肉牛養殖基地,以大項目為扶貧輸入新動能。

  大錦農、綠谷酒業、宏宇短纖維等支柱企業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優先提供就業崗位,目前,共吸納離土不離鄉貧困戶到支柱企業務工50多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鎮有十大立鎮産業,“大項目+品牌”導入推動力。火了30多年的“頭林蒙”白酒企業在收穫好口碑的同時,不忘肩負社會責任。今年,企業主動提供“頭林蒙”成本價白酒,在頭林鎮産業扶貧項目“愛心超市”銷售,每公斤捐出2元,僅此一項年捐資達到3萬餘元。在富錦市共有“頭林蒙”白酒、長安粉條、錦山雜糧等鎮級農産品品牌20余個,優先收購貧困戶種植的農産品,保障貧困戶持續增收。

  富錦市圍繞發展鄉村旅遊、壯大電子商務、推廣棚室經濟等“十大立鎮産業”,全力推進農業強鎮向産業強鎮轉變。目前,11個鎮150個立鎮産業帶動貧困戶、邊緣戶近千人就業。

  二龍山鎮市級産業園區內有5個億元以上項目、14個2000萬元以上項目,形成糧食精深加工産業集群,新增就業崗位5000多人,年人均增收2.4萬元,帶動貧困戶、邊緣戶就業20多人,年人均增收1萬多元。宏勝鎮在建總投資1.75億元的黑龍江錦豐農業公司(曼哈頓)糧食倉儲及加工項目,帶動貧困戶、邊緣戶就業崗位十余人,年人均增收1.5萬元。

  通過旅遊名鎮建設,不斷延伸拓展食、住、行等相關配套産業,加速生態環境優勢變為産業優勢。錦山鎮依託國家AAAA級景區富錦濕地公園、別拉音子山錦臺,打造自然風光旅遊名鎮;萬畝水田科技示範園、農業科技園AA級景區獨具特色,為長安鎮觀光農業旅遊名鎮奠定基礎;硯山鎮福祥村滿族文化、上街基鎮大屯赫哲族文化,加速民俗文化旅遊名鎮美名遠揚。據統計,富錦市通過發展旅遊産業項目帶動120多名貧困群眾就業,年增收4000元以上。

  與此同時,富錦市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引進聚興萬噸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淮安柴米河育秧基質、添富造粒站和楓林生物質利用分佈式發電工程項目,目前以上項目已開工建設,年可消耗秸稈60萬噸,新增就業崗位3000多人,帶動貧困戶、邊緣戶100多人就業。按照每噸200至270元收購農民秸稈,僅此一項年可促農增收1.5億元。

  村有十种經濟模式,“模式+創新”增強驅動力。富錦市圍繞資産經營型經濟、土地集約型經濟等十种經濟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制定出臺了《富錦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三年規劃》,推動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金、農民變股東,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錦山鎮洪洲村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兩處“農家樂”,組織村民入股50余萬元,村集體以部分辦公室入股佔30%。2018年預計實現經營收入40萬元,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元,帶動7名貧困戶就業,戶均年增收7000元;二龍山鎮北地界村土地確權之後,超出應分面積的集體流失土地3100畝,重歸集體所有,2018年收入土地承包費67萬元。今年村幹部帶頭投資開展試驗示範,建成4棟共2640平方米大棚,種植香瓜、菇娘等經濟作物,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

  小河子農莊坐落在烏爾古力山腳下,2015年被評定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形成“公司+農戶”合作模式,帶動村民發展6個農家樂,年接待遊客4萬多人,營業收入140多萬元,農副産品銷售40多萬元,帶動貧困戶、邊緣戶十余人就業,年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體年收入水庫承包費3萬元。

  戶有十大脫貧路徑,“互聯網+特色”擴容添動力。富錦市各級幫扶責任人進村入戶,圍繞發展畜牧養殖、發展“互聯網+農業”、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十大脫貧路徑,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脫貧致富。

  2018年,各級幫扶責任人支持有勞動能力的279戶貧困戶養殖豬、牛、羊及家禽,戶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大榆樹鎮太平村是遠近聞名的大蒜種植專業村,近兩年,在富錦市郵政局的幫助下,這個村在“郵樂網”建立了太平大蒜店舖。2017年,通過網上銷售大蒜5000公斤,營業收入7萬多元,每公斤比本地價格高2元左右,帶動村民增收1萬多元,十余戶貧困戶、邊緣戶通過互聯網代銷大蒜,戶均年增收500多元。

  2017年末,富錦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已脫貧209戶,572人。目前,富錦市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以上的脫貧致富項目,其中有278戶覆蓋兩項、412戶覆蓋三項、有361戶覆蓋四項以上,産業扶貧為貧困群眾撐起一片艷陽天。(記者 王冬 吳雙)

編輯:呂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