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原縣位於我省東北部,北依小興安嶺千里群山,南鄰松花江、湯旺河兩大水系。境內河流縱橫、泡沼棋佈,有一江二十三河,總水量70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8萬千瓦。松花江自洼丹河口起入湯原縣境,流經湯旺鄉、竹簾鎮、湯原鎮、勝利鄉、吉祥鄉、振興鄉6個鄉鎮,20個行政村和1個農場。湯原縣境內江道長度98.1千米,流域面積391.7平方千米……”
沒有彙報材料和筆記,湯原縣的水資源情況,縣委副書記、縣級河長徐永剛瞭如指掌,張口便來。説起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岸線管理、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執法監管等各項工作更是信心滿滿,娓娓道來。
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湯原縣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和靶向思維,全面落實河長制各項工作內容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設立了縣、鄉兩級河道警長。同時,設立村級巡河員21名,保潔員25名(其中貧困戶17人),健全的組織保障體系,使全面加強日常管護和垃圾清理成為常態,形成了河長有效認河、巡河、管河、治河的工作體系。嚴格落實“一河一檔”要求,逐級建立了松花江檔案,準確掌握水質、水量、水域等狀況。委託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編制完成了“一河一策”實施方案,為規範推進河長制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全面排查松花江沿線排污企業,將排污企業的排水口均安置了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排放指標,確保全年實現達標排放。同時,為加大水質監測力度,湯原縣投資260萬元,在竹簾鎮渡口上游建成松花江內斷面自動監測項目,實現松花江水質監測由人工轉為實時自動監測。組織水務局、沿岸鄉鎮、村屯集中開展垃圾清理專項行動,共清理建築和生活垃圾、雜物2.3萬立方米,解決了湯原鎮堤防13.52公里垃圾長期積存問題,實現了松花江河道乾淨、河面清潔、無垃圾漂浮目標。清理松花江沿岸砂場7個,拆除打漁房、種地管理房等各類違建19處。嚴厲打擊松花江非法捕魚行為,有效保護了湯旺河魚類産卵繁殖,促進全縣漁業可持續發展。
結合全縣開展的農業“‘三減’行動”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專項整治行動”,在湯旺河流經的香蘭鎮、湯原鎮和竹簾鎮建設農業“三減”萬畝示範田6個,有效減少湯旺河面源污染。集中清理廢棄農藥瓶、農藥袋、肥料袋、塑膠薄膜等各種農業生産廢棄物,加強菌袋、秸稈等廢物的有效利用,減少村屯生産垃圾處理量,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徐永剛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大力開展城鎮生活污水、農村垃圾及生活污水、非法設置排污口、農業面源污染等10項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加強治後管護並加大督辦檢查力度,堅持跟蹤問效,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將省市縣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同時,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重點加強農民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産垃圾亂扔亂放教育力度,增強群眾保護河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參與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污染防治,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記者 劉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