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2月10日電 2月8日,大年初四的漠河市氣象局門前,一位白髮蒼蒼、手中拄著拐杖的老人正在飽含深情地注視著,而漠河市局的大門也似乎正向這位老人親切地問候著:“老站長,過年好!歡迎回家……”
這位老人是今年已經86歲的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經漠河氣象站的站長周儒鏘。祖籍廣東省新豐縣的周儒鏘1960年來到漠河,建立中國最北的氣象站,直到1995年退休,為中國的氣象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心血。今年春節期間,86歲的周儒鏘再一次來到了漠河市氣象局,懷著那一份難以割捨的情節,老人家決定要和這裡的年輕人一起再值一個春節班。
這是86歲的周儒鏘,時隔三年後再一次回到這個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這裡的名字由當年的漠河縣氣象局變更為了如今的漠河市氣象局,地面測報業務也已經從當年只有一台收音機到後來有了傳真機,再到現在氣象現代化發展迅速,實現了觀測自動化,這些變化周儒鏘看在眼裏、美在心裏。此次重返自己熟悉的崗位,周儒鏘想要再做一次觀測員、報務員,再值一次班。
陪伴周儒鏘的是氣象局業務骨幹、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的女兒周素娟,隨著氣象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當年老人家口傳親授的女兒如今成為了自己的老師,為周儒鏘講解著現代的氣象業務。
走在觀測場的小路上,已看不見當年陪伴老人家的那些人工觀測儀器的影子,可是老人家想起的,依舊是自己當年在寒冬臘月,身處凜冽的寒風中徒手觀測、維護的那些歲月。回到業務平臺拿起並不熟悉的滑鼠鍵盤,老人家卻又不知從何點起,中頻雷達接收、碳衛星接收、GNSS系統……看著計算機螢幕上的串串數字,老人家不禁感慨氣象現代化水準的提高。
在周儒鏘心裏,氣象局就是他的家,從業務平臺到觀測場,再到漠河市氣象局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都有周儒鏘的心血,每一處都牽動著周儒鏘的心。當年建站之初的場景依舊曆歷在目,周儒鏘重溫著、回憶著,看著氣象事業翻天覆地的變化,感慨萬千深情地説:“我來漠河59年,退休24年了。這些年我看到氣象事業發展飛速,打心裏高興。這是我大半生工作的地方,也是我心心唸唸想要守候的地方。今年我86歲,我想要發揮餘熱,就像一首詩説的一樣‘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焦洋、袁長煥)
圖片由周學武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