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碼中原糧倉豐收秘籍
大河報  2018-09-17 13:53:55

【豫見國際-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解碼中原糧倉豐收秘籍

  我省糧食總産量連年位居全國前列。圖為我省農民喜獲豐收。

  開欄的話

  9月23日,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我們穿行于中原沃土,為您呈現這片土地上人和莊稼競相生長的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緊緊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穩定器”“壓艙石”作用日益凸顯,現代農業強省宏偉畫卷徐徐鋪展開來,萬頃田疇孕育出勃勃生機。

  今起,我們將通過立體多維的系列報道為您呈現中原大地上的豐收盛景,解讀中原糧倉的“豐收秘籍”。

  政策“四優四化”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在延津縣小潭鄉新堤村,該村農民王應學告訴記者,去年起他嘗試種植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實行訂單種植,實現優質優價,“50畝地一年掙了十來萬元。”得益於我省以“四優四化”為抓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小潭鄉的眾多農民都和王應學一樣嘗到了甜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四優四化”為突破口,糧食生産由追求高産向優質高效轉變,穩糧促增收邁出堅實步伐。2017年,全省糧食總産量1194.64億斤,是歷史第二高産年。肉蛋菜果等産量穩居全國前列,油料産量650萬噸,同比增長4.8%;蔬菜産量8300萬噸,同比增長6.7%。今年7月下旬,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正式發佈,今年河南夏糧總産量722.74億斤,為歷史第4個高産年份,居全國第一。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供給端發力,我省農業已從單純追求産量轉向數量效益並重,追求高品質發展。”改革看正陽小花生如何變身“金花生”

  在全國花生種植第一縣正陽,花生成為河南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縮影。

  2016年下半年以來,我省開始佈局以“四優四化”為重點的種養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著力推進全省農業佈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産標準化、發展産業化。省政府專門出臺“1+6”工作方案,即《河南省推進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1個主方案和河南省推進優質小麥發展、優質花生發展、優質草畜發展、優質果蔬發展、農業機械化提升、農産品加工業提升6個子方案。

  正陽花生圍繞延長花生産業鏈條和提高附加值,大力發展花生精深加工業,發展花生油、花生蛋白、花生炒貨等系列産品加工企業23家,相繼引進了君樂寶乳業、維維集團、牧原集團等知名上市企業。國家級正陽花生現代農業産業園正在加快建設,魯花集團已經入駐河南,建立花生生産加工基地。

  數據顯示,今年我省花生種植面積2200萬畝,同比增加300萬畝。2017年新增優質肉牛26.9萬頭、奶牛5.4萬頭。2018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約2670萬畝,蔬菜産量8000萬噸,比上年提高6.7%,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三位。

  轉型農業結構轉型加速特種小麥走俏

  河南小麥不僅以量取勝,還要靠質取勝。在延津縣,強筋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且全部為高標準糧田。河南省為了精準托市收購,在2017年5月小麥灌漿期逐戶鑒定地塊,出具麥田鑒定證書。小潭鄉農民郭光和説:“有了鑒定書,每斤麥子可多賣近兩毛錢,加上政府補貼,8畝地能多掙2000元!”

  在大力發展優質小麥方面,我省主要打造豫北強筋、豫南弱筋小麥基地,在穩定全省8000萬畝小麥種植面積基礎上,重點發展市場需求旺盛的優質強筋、弱筋小麥,實行專種、專收、專儲、專用,打造經營規模化、産加銷一體化的全産業鏈格局。

  與此同時,河南省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正在加快落實。農産品加工業穩定發展。全省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7169家,增加值同比增長9.3%,營業收入突破8000億元,同比增長9.8%,利潤總額和稅金總額均佔到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三分之一。

  知名龍頭企業加快在我省佈局産能。正陽魯花年産10萬噸花生油項目預計9月份投産;正大集團計劃在我省建立1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基地;魯花集團計劃在新鄉建立優質強筋小麥加工基地。溫縣已列入國家第二批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建設。目前,全省已有10個項目初步列入國家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計劃。

  創新“三權分置”讓“新型農民”笑開顏

  鄧州市孟樓鎮在全省先行先試推動農地“三權分置”改革,政府搭建“農村土地開發公司”平臺,集中流轉全鎮5.7萬畝耕地(佔全鎮耕地的98%),統一整治、提升地力後再向新型農村經營主體流轉。“通過‘三權分置’,集體所有權得到強化,農民的承包權得以確認,經營權流轉更加順暢。村集體每年可增收40萬~60萬元,實現公司、集體、農民共贏。”孟樓鎮黨委書記李爽説。

  每一項土地政策都關乎國計民生。2013年,中央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重大決策,我省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從2014年開始,在全省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已為超過96.9%的農戶頒發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農民手握“大紅本”吃上“定心丸”,同時也激活了農村“沉睡的資本”。隨著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國有農墾改革等突破,不斷為“三農”發展創造活力。

  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6萬家,其中農民合作社16.9萬家,居全國第二位。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3.4萬人。

  發力“中國糧倉”發力“世界餐桌”

  省委、省政府近年來大力推進國家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一塊塊“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的高標準糧田成為一張張亮麗的“名片”。截至今年9月,這樣的高標準糧田全省已建成6042萬畝。到2020年,河南糧食産能有望突破1300億斤。

  “中國糧倉”正成為“世界餐桌”。數據顯示,中國1/2的火腿腸、1/3的速食麵、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都來自河南。肉製品、面製品、油脂製品、乳製品、果蔬製品已成為我省農産品加工業五大優勢主導産業。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形成了以中鶴、新良為代表的面製品産業鏈,三全、思念為代表的速凍食品産業鏈,雙匯、雛鷹、牧原為代表的生豬産業鏈,花花牛、蒙牛、伊利、科迪為代表的奶業産業鏈,恒都、科爾沁、伊賽為代表的肉牛産業鏈,華英、永達、大用、正大、旭瑞為代表的肉禽産業鏈,好想你棗業、偉康懷藥、懷山堂、西峽香菇為代表的特色食品産業鏈。2017年集群銷售收入佔全省農産品加工業總量的46%,帶動農戶超過997萬戶,戶均增收2827元。

  如今,更多的河南農産品已擺上“世界餐桌”。雙匯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華英禽業集團年加工肉鴨能力達到1億隻,居世界第一位,産品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書貞 文 洪波 攝影)

 

責編:趙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