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放大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念好環境保護“緊箍咒”
2018-03-19 08:54:27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原題:守護碧水藍天——我省污染防治工作亮點掃描

  吉林日報3月18日訊(記者 劉姍姍):冰雪初融,草木萌生,白山松水間,“綠意”正迎面而來。

  2017年,吉林省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深入實施了清潔空氣行動、清潔水行動、清潔土壤行動,全力推動環境品質有效提升。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念好環境保護“緊箍咒”,吉林一直在路上。

  立行、立改 督察打得精準

  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群眾的環保訴求扛在肩頭。

  從2017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吉林省開展督察工作以來,吉林省各地、各部門勇於擔當,立行立改,以“直面問題、動真碰硬”之態度,“迅速整改、舉一反三”之行動,讓“環保督察”在群眾的點讚聲中一路闊步前行。

  “環保督察力度太大了,政府和相關部門動作迅速,太給力了!困擾我們這麼多年的問題,一次性就給解決了。”家樓下的廢品收購站、居民樓裏的養雞場……居住在南關區的張先生家周邊的問題,被一口氣解決了,張先生拍手稱快。

  一件件群眾身邊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成為環保督察整改工作的“大事情”,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吉林省共接到督察組交辦的信訪案件36批8066件,其中重點案件1789件。截至2017年年底,群眾信訪舉報案件已辦結7668件,辦結率為95.06%。這場“綠色風暴”讓群眾真切感受到環保督察工作帶來的變化——刺鼻的氣味消失,擾民的噪音沉寂,堵路的垃圾清除……一些長期困擾群眾生活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垃圾污染、噪聲污染、油煙污染等問題得以快速解決。

  自查、約談 攻堅“放大招”

  在促進綠色轉型發展、實現吉林省新一輪振興的過程中,吉林省環保工作一直注重“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探索環保監察常態化工作體制,嚴格環境行政執法,重拳打擊環境污染違法行為。

  為有效遏制吉林省重污染天氣發生,著力解決部分斷面水環境品質惡化等突出環境問題,2017年6月,在充分借鑒國家“2+26”城市環保督察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吉林省啟動了一場千余人次、為期1年、全省層面最大規模的交叉執法行動——環境保護駐地式監察。

  駐地式監察以“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實現全覆蓋”為總體要求,採取“全天候、地毯式、駐地式”的實施方式,在日常環保監察工作的基礎上再加碼。“一些長期存在的環境問題久拖不決,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執法不嚴。”吉林省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顧恩大表示,此次環境監察的目標就是要認認真真查出一批問題來,有效解決人情執法等環境管理瓶頸問題。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吉林省環境保護駐地式監察工作共檢查企業及各類污染源6328個,發現各類環境問題3797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共計2584件,處罰10112.8萬元,有效促進了吉林省環境執法監管水準的提升。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污染防治就要勇於直面問題,勇於擔當。

  2017年12月,長春市、吉林市、公主嶺市因未全面落實《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堅決遏制秸稈露天焚燒行為的緊急通知》的要求,秸稈焚燒火點多,秸稈禁燒工作落實不力,被省政府約談。約談會上,省政府主要領導就三市提出具體要求:要強化綜合措施,將秸稈禁燒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位,傳導責任,傳導壓力,形成合力。三市領導分別表態:將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整改,狠抓進度,確保秸稈禁燒取得實效。

  全方位、立體式治理一直“在路上”

  “煙囪不冒煙了!這個冬天,小區裏遛彎的人特別多。”家住白城市禦墅紅山小區的喬大爺,對這個冬天的空氣品質有了新感受,“藍天多了,煙氣少了,運動多了,心情好了。”

  為了還百姓一方藍天,2017年,白城市出臺了《白城市供熱市場整合實施方案》《白城市區集中供熱企業考核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燃煤供熱企業達標排放監管的工作方案》,針對白城供熱企業現狀,整合供熱企業,有效破解了白城市一直以來存在的“兩元”難題。白城市眾泰熱力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蘇經理介紹説:“我們負責供熱的小區都由熱電廠進行集中供熱,這樣不僅能夠較好地保障百姓的供熱需求,同時也可以改善周圍的環境空氣品質,百姓對此非常認可。”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改善環境品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目標愈清晰,行動愈堅定。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堅持實施“超前管控”“冬病夏治”,突出煤煙型污染、機動車污染、秸稈露天焚燒、城市揚塵、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等重點領域專項行動;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堅持“保好水、治差水”,深入實施清潔水體行動計劃,強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狠抓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監管,集中開展河道清潔整治,有效保障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紮實推進城市黑臭水水體整治;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啟動實施清潔土壤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確定25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重點區域和5家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驗室……

  在一系列治理舉措的引領下,吉林省打出了強力治污的“組合拳”,形成了污染防治全方位、立體式、持續化推進的良好態勢。

  戰役一個接著一個打,難關一個接著一個攻。隨著吉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不斷推進,一個天更藍、水更綠的美麗吉林,正呈現在人們面前。

  記者手記: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品質,刻不容緩。污染防治,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到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和時間表。

  近年來,吉林省充分調動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穩紮穩打,形成治污合力。不僅在源頭、過程、末端等環節做好污染減排的減法,也積極在擴大生態容量、生態空間容量上做好加法,努力構建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