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三年國有企業改革走筆
吉林日報  2018-07-23 09:50:15

  原題:劈波斬浪 行穩致遠——我省三年國有企業改革走筆

  吉林日報7月23日訊(記者 趙赫):改革、創新、解困、突圍……這些關鍵詞伴隨著吉林省國有企業改革一路走來。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三個有利於”,首次為國有企業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

  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吉林省的國企改革無疑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才有出路。”堅決推、大膽改、有擔當,吉林省國企改革一路攻堅克難,各項改革任務次第開花,落地生效。

  3年來,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吉林省國企改革“奔著問題去”,攻下改革路上的重重關隘,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資本佈局結構,組建投資運營公司、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加強國有資産監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

  頂層設計 迎來脫胎換骨之變

  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是關鍵。

  吉林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在推行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中,如何找準著力點,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當務之急。

  只有設計一套符合吉林省實際、具有吉林特色的改革方案,充分激發吉林省國有經濟的發展活力,才能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再創輝煌。

  吉林省緊跟中央深化改革“1+N”政策文件出臺進程,制定下發了吉林省《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同時會同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發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國資管理體制、薪酬制度改革、功能界定與分類、改組組建投資運營公司、省屬企業改革攻堅方案等配套文件,形成了“1+18”改革政策文件體系,進一步增強了改革的針對性、規範性和有效性。

  活力,源自改革。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規範有序推進。

  穩妥推進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以遴選確定的19戶省(市)屬試點企業為重點,吸引央企、京企、浙企參與試點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有3戶試點企業成功完成混改並在工商登記註冊。

  加快推進重點企業綜合改革。森工集團、吉煤集團積極推進內部産業板塊重組整合,加大處置散小股權和“殼企業”力度,壓縮層級和三項制度改革,加快綜合改革步伐;推薦森工集團、吉煤集團所屬農牧科技等4戶企業作為全國“雙百企業”,加快推進綜合改革進程。

  支持引資重組壯大資本金規模。吉林銀行積極對潛在投資方華陽集團開展盡職調查,爭取儘早完成增資擴股,提升資産品質和監管評級,積極為上市創造條件;吉林信託積極醞釀與意向投資方華夏銀行的引資重組,進一步增強資本實力,提升經營活力;森工集團依託上市公司平臺定向增發購買泉陽泉優質資産,實現森工股份國有資産市值3倍增值;水投集團節水股份採取引入戰投和員工持股方式成功混改,並在新三板掛牌。

  釋放活力 國企改革後勁增強

  一系列改革舉措,促進吉林省國有經濟佈局結構的不斷優化,國有企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在東北工業集團一東離合器熱處理分廠車間,東北工業集團一東公司總經理孟慶洪帶記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之路參觀,並向記者介紹:“三年來,集團公司努力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等許多方面當先鋒、站排頭,更加深入地實施精益化戰略,還遵照總書記指示,積極向外輸出精益管理經驗,促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三年來,東北工業集團深入實施精益化戰略,並實施與之相輔相成的信息化、自動化、智慧化等企業能力升級“新四化”。重型離合器自動化生産線、連桿自動化檢測線、電動真空泵自動化生産線、橋殼自動化生産線、車橋自動化焊接線等相繼完成改造,一些關鍵工位由人工換成了機器人,智慧工人項目投入實施並獲得政策支持。

  同時,借力於資本運營破解發展迷局,東北工業集團實現結構優化調整。通過海外收購重組,使企業快速突破了以機械技術為主的發展制約,進入了世界領先的汽車電子行業,初步形成了機電一體化的産業格局,在國際一流的汽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全球基地佈局、全球市場佈局已逐步形成。

  2004年,企業收入不到5億元,通過産品經營和資本運營“兩條腿走路”,在8個國家和8個省市擁有生産基地。2017年,企業收入規模躍上82億元平臺、利潤總額突破3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其中,來自海外企業的經營收入佔33%,基本改變了東北工業以傳統機械加工為主的産品結構。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一系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聯盟合作發展新理念,讓吉林省國有企業發展産生了“1+1>2”的效應。

  依託京企、央企吉林行以及與浙企、滬企對接活動,吉林省不斷為企業搭建溝通對接平臺,推動企業間合資合作。

  3月30日,北京國企走進吉林項目洽談對接會舉行。依託“京企走進吉林”平臺,吉林省監管企業與16戶京企在煤炭資源、裝備製造、農産品(食品、保健品)、旅遊、商貿及地産、産業基金及金融服務、國企混改等産業和領域進行達成合作意向,森工集團與北京住總集團、北京城建集團、北京首創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4月16日,吉林省舉辦“央企助力東北振興建設美麗吉林”活動。49戶央企集團企業應邀參加,省政府與國務院國資委簽署《國務院國資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合作備忘錄》,相關市(州)、縣區政府以及省屬企業也與相關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簽訂項目合作協議24項,合同總金額585.6億元。

  一項項紮實的舉措,一串串鮮活的數字,真實地展現了吉林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堅實的步伐,大道向前,吉林省國企在改革、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鏗鏘前行。

  履機乘變 改革助推快速發展

  進入新時代、新征程,時間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首,亦是一個企業久久為功的應有信念。中國一汽這個“巨象級”的元老企業,如何在新時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的挑戰?

  改革,是中國一汽的唯一選擇。

  改革的難點盤根錯節,面對的問題錯綜複雜,千頭萬緒中,一汽首先進行了對品牌的重新梳理。

  1月8日,人民大會堂燈火璀璨,中國一汽在這裡發佈了紅旗品牌戰略和理念。紅旗正在逐步去掉高端車、禮賓車的標簽,走年輕路線的“中國式新高尚精緻主義”;紅旗的理念正在逐步得到各方的認同,從一定意義上説,紅旗品牌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層面已經完全獨立,這正是一汽改革成績的最好體現。

  為更加高效打造紅旗品牌,一汽對總部的各職能部門進行了“大梳理”:將26個部門精簡為19個,並聚集優勢資源,在生産、研發、質保、行銷等各個方面給予最大的支持和最直接的管理決策,以更加專業、精細、扁平的構架和運行模式為紅旗振興奠定了基礎。

  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的突圍中,釋放出巨大活力的國有企業還有很多。吉林化纖是一家以化學纖維生産銷售為主的老國企。前些年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曾經連續45個月虧損。然而,近幾年企業的産值卻一年一個臺階往上“躥”,是改革讓吉林化纖闖出一片新天地。

  加快産品創新升級,聚焦人造絲、晴綸纖維、竹纖維、碳纖維四大主導産品做精主業,研發生産“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需求量”的“三高”産品。目前,吉林化纖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竹纖維和晴綸纖維生産基地,最優質的人造絲生産基地,全國最大的碳纖維原絲生産基地。産品銷往國內20多個省市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鳳凰涅槃、脫胎換骨的變化,在吉林國有企業改革舞臺上不斷上演,一批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競爭力強的國有企業,重新挺起了吉林經濟振興的脊梁。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啃下國企改革“硬骨頭”,闖出振興發展新天地,吉林人正在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

編輯:田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