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省集安市花甸鎮東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全武: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12-06 13:08:20

  編者按:2014年國務院將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近期,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走近駐村“第一書記”,深入了解他們在農村扶貧第一線令人感動的事跡,展示他們在扶貧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

01【吉林】【供稿】【CRI看吉林(標題)】【關東黑土(通化)】【移動版(圖)】吉林省集安市花甸鎮東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全武: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劉全武在村民的大棚裏察看作物長勢。通化市委宣傳部 供圖

  國際在線吉林報道(李鵬):2016年3月,通化市公安局幹警劉全武被單位選派到集安市花甸鎮東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以來,劉全武始終堅持把抓黨建和促脫貧攻堅結合起來,把村民當親人,以扶貧為事業,東溝村的村容村貌,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貧困戶由原來的55戶人口171人,減至23戶6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9%。

  近日,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了劉全武,了解了劉全武在駐村扶貧工作中的故事。

  劉全武説,駐東溝村工作伊始,就把自己當成東溝村人了,在村裏租了房子,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村民需求當自己的事來辦。劉全武協調相關部門為東溝村修建堤防260延長米、安裝太陽能路燈53盞、新建橋梁1座,提升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劉全武堅持從抓班子、帶隊伍、聚民心入手,夯實了脫貧攻堅基礎,把2名群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的外出經商返鄉人員充實進東溝村委班子。 

  劉全武説,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過上好日子,是自己的工作責任。東溝村以“黨支部+”模式引領帶動群眾脫貧,讓産業發展的紅利惠及所有貧困群眾;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模式,與坤盛飲料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木耳種植30萬棒,企業提供産、供、銷“一條龍”服務,為18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了項目支持,戶均增收2000元;東溝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産品”模式,由東溝村黨支部主導成立眾鑫有機蔬菜種植合作社,建設有機蔬菜及花卉溫室大棚3棟,吸納11戶貧困戶合作發展,戶均增收800元。

  東溝村有釀酒歷史,水資源豐富,於是劉全武協調相關部門投入資金30萬元,購置純糧釀酒設備,建設酒坊一座。經過檢驗,酒坊各項負面指標均大幅低於檢測標準,屬於高品質的純糧白酒。

  為了打開純糧酒的銷路,劉全武註冊了“百翁泉”白酒品牌,將白酒推銷出去,截至目前,白酒銷售收入8萬元。東溝村採取“黨支部+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採取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土地託管、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用收益分配反哺貧困戶。目前,東溝村發展黑果花楸20畝、中小藥材10畝,實現收益10萬元,受益69人。

  在劉全武的努力下,東溝村的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村民看到了發展的機遇,貧困群眾看到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