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原市寧江區伯都鄉楊家村的變遷
吉林日報  2019-01-09 10:05:58

  原題:楊家村的變遷

  “土地入社後,我們與村裏簽了保底收成協議,無論什麼年頭,收入都有保障。加上在大棚基地打零工掙的錢,一年有六七萬的收入。”説起近年來生活中發生的最大變化,松原市寧江區伯都鄉楊家村農民焦寶德脫口而出的就是加入合作社後的改變。

  2013年9月,楊家村成立了永呈種植農機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購買生産資料、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和統一結算。少投資、多收入成了這裡農民增收的捷徑。焦寶德以地入社後,“變身”成為合作社裏的農機手,在合作社裏打工。

  如今,焦寶德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些年我們村變化太大了,不但家家收入增加,村子也越變越美,越變越乾淨。”焦寶德説。

  72歲的鄭桂芹,親眼見證了楊家村的變化:40年前的楊家村特別窮,幾乎家家都是小土房,楊家村全村就一條土路,一下雨要想出村是難上加難。改革開放後,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鋪上了水泥路,進行了綠化,還新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監控探頭,家家吃上了自來水,最近幾年,電話、網絡也進入普通農民家……

  40年來,從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亂村,搖身一變成為了松原市“十大最美鄉村”,楊家村的變化有目共睹。

  “吃得好,穿得暖,看病不煩惱,日子過得越來越舒服了。”87歲的村民姜術琴搬進村裏“政府購買農村養老服務幫扶所”後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舒適整潔的環境,暖心的關懷和照顧,十幾個老人有説有笑。每月才收500元。我是趕上好時候了!”老人細數著從未有過的幸福事,笑得合不攏嘴。

  “2017年,暖棚葡萄種植成功了,摸索出了自己的種植模式,2018年又建了兩棟暖棚,用來發展特色反季節水果種植,打造一個具有楊家村特色的採摘園。火龍果、毛桃、草莓將成為採摘亮點。”村支書黃彥宇介紹,想要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就要發展産業。目前,楊家村裏新建的60棟大棚和4棟溫室均已正常投入生産,每棟大棚純收入均在1.5萬元以上,每棟溫室純收入近3萬元。所生産的水果及蔬菜均申請了綠色認證,已走上綠色蔬果品牌發展之路。除此之外,還積極鼓勵農民組建種植、養殖合作社。截至目前,已經組建3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合作社。(吉林日報記者 王欣欣)

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