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實幹逐夢 跨越前行——延邊州5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回眸
5年來,延邊大地釋放出巨大的創新動能,催動著全州經濟發展實現了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
2015年9月20日,長琿城際鐵路全線開通,延邊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2019年9月28日,延邊國泰新能源首輛氫能源汽車下線。在綠色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延邊步履鏗鏘;
如今,全州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在各族人民攜手奔向小康生活的美好藍圖上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發生在延邊大地上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源於2015年7月16日。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前來考察調研。他在延邊博物館,了解民族文化發展與傳承;走進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勉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合作,努力打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産品;坐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農民李龍植家的炕頭上,與大家促膝長談。他指出:“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延邊人民時刻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5年來,守正創新,攻堅克難,千方百計穩定經濟增長、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紮實推進旅遊興州戰略、大力發展民生社會事業,把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轉化為具體生動的實踐。
項目開花結果 發展提速增效
“5年來,敖東集團始終不忘總書記的囑託,心無旁騖謀發展。”吉林敖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秀林告訴記者,2019年末公司總資産258億元,比2015年增加60億元,增長率為30.3%;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0.88億元,比2015年增加7.58億元,增長率為32.5%。
5年的時間裏,延邊州項目建設多點開花,發展不斷提速增效。
目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75戶,煙草、醫藥、食品等主導産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礦泉水、人參、生態食品和現代醫藥等綠色健康産業向規模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2016至2019年,延邊州累計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23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88個,10億元以上項目98個。
5年來,延邊州扶持大眾創業、激勵萬眾創新,對企業發展的幫扶政策可謂“大珠小珠落玉盤”。截至2019年底,全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突破4.49萬戶,較2015年增長45.25%,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983.4億元。以延邊金剛山食品、吉林國遙博誠科技為代表的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9家。
傳承民族文化 築牢發展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物館考察了大約40分鐘。總書記對民族文化的重視成了我們勇於創新發展的力量源泉。”雖然過去5年了,但延邊博物館副館長辛薇薇對總書記來館的每一個細節、提出的問題、囑咐的話語都記憶猶新。
5年來,在強大精神動力的驅動下,延邊民族文化厚植于政策的沃土,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2017年10月,延邊州出臺了《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見》及相關細則,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樹”工程、文藝精品創作工程、“人才興文”工程等七大工程,為全州文化繁榮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此外,延邊州在大幅提升原創文藝作品稿酬標準的同時,2019年又設立30萬元彈性稿酬,對重點原創文學作品給予再獎勵。
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對文化需求也就愈來愈強烈。在鄉村、社區、企業、校園、軍營,處處活躍著延邊新時代“金達萊紅”文藝志願服務小分隊的身影。延邊州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文藝作品,有高度、有溫度、有品質,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
延邊州重點打造了“名家工程”“新人工程”“苗圃工程”,建立了“朝鮮族文學創作人才培養基地”“民族文學創作基地”“青年作家培訓基地”,成為培養中國朝鮮族文學人才的搖籃,本土青年才俊不斷涌現。
2019年,延邊青年作曲家王邵鵬譜曲的《媽媽的阿裏郎》,收錄到中宣部“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精品專輯《樂頌中國》中,唱響了新時代延邊各族人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主旋律。
崛起綠色發展 推進旅遊興州
盛夏時節,走進和龍東城鎮光東村,一個精緻古樸的朝鮮族村落躍然眼前。花壇裏鮮花綻放,村路兩旁的景觀樹迎風搖曳,杏樹、李子樹已然碩果壓枝。塑膠鋪成的幾個門球場裏,“阿爸依”和“阿邁”們分組打著門球,怡然自樂。美麗、潔凈、祥和,充滿生機。這個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考察過的小村子如今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朝鮮族民俗旅遊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2018年,延邊州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破敗泥草房、參差籬笆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已成為歷史,昔日貧困、落後的山村,如今舊貌換新顏。目前,安圖縣茶條村、和龍市光東村等24個村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名錄》,敦化市腰甸村、圖們市水南村等8個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73個村進入省級美麗鄉村行列。鄉村生態民俗旅遊悄然興起,成為延邊州推進全域旅遊的一個重要內容。
5年來,延邊州依託自然風光、民俗風情、邊境風貌、冰雪風韻等獨特資源,把旅遊業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謀劃、推進93個重點旅遊項目,琵岩山、防川“東方第一村”、百花谷、日光山花海民俗風情園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旅遊項目投入運營,延吉恐龍博物館、仙峰滑雪場、青龍漁業水樂園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全州旅遊接待人次年均增長14.5%,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8%。
延邊州先後被列入全國首批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中國十大避暑城市”“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琿春、敦化、安圖進入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惠民生聚民心 幸福指數攀升
“你們又過來看我啦!我有低保金,吃穿不愁,挺好的,不用擔心。”7月2日,延吉市北山街道丹延社區的75歲獨居老人李貞子拉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高興地説。
幸福的笑臉,源自惠民政策給力,讓保障民生的底線越兜越牢。
5年來,延邊州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對民生重點領域的投入只增不減,切實把群眾的小事當作政府的大事來辦,全力落實惠民舉措。
民生數字溫暖而亮麗:
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由月人均448元和年人均3173元提高到月人均570元和年人均4200元。累計發放殘疾人補貼2.71億元。
養老機構發展到183家,床位數達16730張,邊境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實現全覆蓋。
改造老舊小區102.5萬平方米、棚戶區4.44萬套;新建城區獨立公辦幼兒園13所、農村獨立公辦幼兒園22所。
醫療保險實現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先診療、後付費”受益群眾達51.7萬人次。行政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逐一從願景成為現實。
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牢記使命,才能開創未來。在延邊這片沃土之上,各族人民櫛風沐雨,攜手同行,在回望中激發力量,在奮鬥中逐夢前行。(記者 張偉國 代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