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長白山下唱新篇——吉林延邊州脫貧攻堅觀察
春耕已過,長白山下,海蘭江畔,樹綠苗青山花紅,處處生機盎然。50多年前,一曲《紅太陽照邊疆》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延邊各族兒女建設邊疆的昂揚鬥志。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族群眾接續奮鬥,奮力決戰脫貧攻堅,實現了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金達萊”民俗村(5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傳統味道依舊 日子更加富足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崇善鎮上天村,村民在農田裏勞作(5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道路乾淨,院落整潔。朝鮮族村民樸春子從一塵不染的廚房搬出小桌子,擺上一碟碟盛著辣白菜、大醬、牛肉、明太魚的漂亮盤子。她説:“生活還是離不開大醬湯的味道,但日子早已翻天覆地,更加富足。”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南坪鎮柳洞村村民在佈置家中的裝飾(5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觸動樸春子味蕾的記憶,也展現在延邊博物館內一張張歷史照片上。牽著耕牛犁地、挽著褲腿插秧、手拿鐮刀收割……歷史記憶串聯起開墾荒田到擺脫貧困的時代變遷。延邊州214萬多人口,朝鮮族佔了36.3%。作為吉林省兩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延邊州8個縣市中曾有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2年底,貧困發生率高達29%。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雞冠鄉大北溝村,農民在木耳大棚旁查看木耳生長情況(5月6日攝)。 新華社發(顏麟蘊攝)
變化始於一項項精準扶貧措施的推進。汪清縣桃源小木耳産業園寬敞明亮的車間裏,智慧機器人忙著搬運菌包。汪清地處長白山林區,歷史上有“黑木耳千擔縣”之稱。然而,過去小作坊式生産多,品質參差不齊,好資源沒有換回好收益。
近年來,汪清一步步建立起45個種植標準化示範基地,逐漸躋身國內黑木耳高端市場,木耳賣到北上廣,村民人均年增收三四千元。在龍井市東盛涌鎮勇城村,在當地龍頭企業扶貧項目帶動下,村民劉景義養的黃牛銷售給酒店,每公斤黃牛肉能賣到150元;在安圖縣新合鄉,“森林黃金”桑黃在熱氣蒸騰的大棚裏生長,每公斤至少賣六七百元;在龍井市三合鎮天佛指山,每到松茸採摘季,日本、韓國客商就紛紛涌入下單採購。
暖陽照著透著富足的農家院。樸春子坐在大炕上,望著院子裏棚膜下的一畦畦愈髮油綠的蔬菜,盤算著又一個豐收年。
歌聲唱響50余載 接續奮鬥更豪邁
《紅太陽照邊疆》唱響50余載,“引水上山崗”就發生在今天的和龍市崇善鎮上天村。當年,人們利用“倒虹吸”原理將圖們江水引上高出水面60米的山頂平原,澆灌出肥沃稻田。村支書樸東變説:“上天村的大米近年來打響了品牌,賣上了高價。我們還不滿足,正在探索農村電商、大醬加工、鄉村旅遊等産業。”
村民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隆吉花卉基地內工作(4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石峴鎮合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在大棚內工作(4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
在和龍市南坪鎮柳洞村,“85後”金浩大學畢業後主動回村,帶領鄉親種植五味子、搞民宿旅遊,為村裏建起籃球場、門球場,使家家用上抽水馬桶,讓老年人中午也吃上營養餐;在圖們市月晴鎮水口村,連續幹了23年村支書的金光秀,在退休前的這個夏天,忙著稻田插秧,忙著為返鄉村民謀項目,更忙著為村委會的年輕人手把手傳授本領經驗;在汪清縣天橋嶺鎮天平村,一心想“做點事”的第一書記伊學義,索性把妻子接到村裏,夫妻搭檔助脫貧。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犇福牧場內拍攝的黃牛(4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地處祖國邊疆的延邊,脫貧不是孤軍奮戰。2016年10月,寧波與延邊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22家浙企陸續落戶延邊。以“共享稻田”消費扶貧項目為例,兩年間寧波鄞州在和龍認領了1.4萬塊稻田,帶動2000多貧困人口增收。
觀察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龍城鎮工農村村民在村內的“扶貧工廠”搬運貨物(5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2019年4月,和龍市、龍井市、圖們市摘帽,今年4月安圖縣和汪清縣摘帽。2016年以來,全州共有304個貧困村出列,2.9萬戶、4.9萬人脫貧,各族群眾站在了新的起點。
花開別樣紅 “絲路”通天下
冰雪中綻放、山砬上更艷的金達萊,象徵著朝鮮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金達萊”民俗村,村民在村內的咖啡館前體驗親子遊樂項目(5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龍蒲高速公路大橋下,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朝鮮族村莊——“金達萊”民俗村,如今成了網紅打卡地。炒年糕、冷面,長鼓舞、伽倻琴,這些朝鮮族特色項目去年吸引國內外遊客超過40萬人次。村民李月順的家改成民宿,每年多掙四五千元。“種了大半輩子地,沒想到如今成了‘房東’。”她説。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南坪鎮柳洞村的朝鮮族民居(5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金達萊絲路”電商平臺實體店內拍攝的帶有朝鮮族元素包裝的農特産品及文創産品(5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和龍市城區還有一個名為“金達萊絲路”的電商平臺,實體店裏的貨架上,桑黃、蜂蜜、木耳等“穿上”了印有朝鮮族元素的“外衣”,大米像月餅一樣裝進朝鮮族特色的禮盒,抱枕、草編等伴手禮上的朝鮮族符號也很搶眼。這些創意來自北京的一個年輕團隊,他們將當地扶貧特産打造成朝鮮族文創産品,再通過電商平臺賣向全國。看似“苦差事”的扶貧成了美麗産業和創業樂園。
不僅有“金達萊絲路”,5月15日,滿載220個集裝箱玉米的“海絲路一號”靠泊青島港。這是“琿春—扎魯比諾—青島”航線首航,也是繼“琿春—扎魯比諾—舟山”之後又一條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航線。憑著“借港出海”新思路,曾經是開放發展“口袋底”的延邊州,也踏上面向大海的新征程。(陳俊、宗巍、金津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