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鄉村振興的脈動——第十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側記
吉林日報  2020-08-15 13:09:39

  原題:感受鄉村振興的脈動——第十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側記

  這裡有農業新技術、新價值、新業態的呈現,是“三農”成就的集中展示;

  這裡有從田野到餐桌的新變化,又有從鄉間到城市的空間結合;

  這裡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迎接的是八方來客,順應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8月14日,第十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如約而至。上午9時許,伴隨著陣陣掌聲和歡快的鼓點,這場農業盛會拉開大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和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農博會的如期召開彰顯了吉林省對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視與關注,必將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産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農博園的1號展館,“雲端遇鑒吉農吉品——2020年優質特色農産品(長春)雲端推介活動”現場,主持人聲情並茂地介紹著吉林省優質特色農産品,工作人員耐心地向觀眾介紹産品的特點和優勢。

  此次推介活動,精選吉林大米、吉林玉米、雜糧雜豆等七大農業品牌,在推介區及現場直播帶貨,展現“吉字號”特色亮點,助力吉林農業品牌産品走出去,提升影響力和知名度。

  “本屆農博會首次採取了在線線下相融合的展會模式,創建了‘10+365’的網上農博展覽交易服務平臺,平臺從傳統的展會模式轉向智慧化、數字化的展覽模式。依託智慧在線系統平臺,結合5G、3D動畫、VR實景技術,將傳統線下展會的交易和展覽數字化、在線化。”長春市農業博覽園信息部負責人張瑩瑩説。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智慧化日益成為農業的新標誌。特別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必將深刻改變農業發展方式。在農博園4號展廳和輔展館,“吉供吉品”系列品牌線上直播帶貨活動啟動儀式、扶貧産品雲簽購、“直播微助農”等活動火熱開啟,通過這種方式破解優質農産品銷售困境,更讓本屆農博會科技味十足。

  今年農博園新設“決勝小康”和“風采吉林”主題展廳,立體、生動地展示了吉林省鄉村振興的成就和風采,亮點十足,成為開園首日的熱門景點。進入展廳,一組組色彩鮮艷、主題鮮明、充滿吉林特色的景觀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欣賞、拍照。“通過遊覽這兩個展廳,看到了全省各地的特色,特別生動,真切感受到吉林的變化和發展,很讚!”遊客張曉娟對展館稱讚有加。

  農業科技展示依舊是本屆農博會的重頭戲。在省農科院種植區,油莎豆、高粱、秋葵等作物長勢茂盛,空氣中飄浮著淡淡的植物香氣,四處洋溢著綠色、科技元素。在高新無土栽培區,生菜、苦苣、茄子、辣椒、冬瓜等12大類、80個品種、2萬餘株作物被劃分在10個功能區內種植,每個品種的外觀都高度一致,仿佛工廠裏批量生産出來的工藝品。

  農博會,不僅展示了“觀光農業”“立體農業”和“創意農業”,還展示出“智慧農業”等先進的種植方式和技術,讓參觀遊客見識了農業更豐富的內涵,為農業從業人員的經驗和種植技術提升提供借鑒,對農業的發展更富啟發和指導意義。

  萌萌的小熊、實用的草筐、涼鞋、涼帽……這些,都是草編達人用稻草、玉米葉編織而成的,在農博園2號展館廳,集中展出了草編、插花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藝作品。

  鄉村文化是農業農村發展的“軟實力”,源於農村,積澱于農民。吉林省不僅有傳統的農耕、遊牧、漁獵文化,更有千姿百態的民俗文化和精湛技藝。展會期間,吉林巧姐插花大賽、市民文化節等活動也將陸續展開。農博會這一平臺,能讓更多遊客了解認知吉林鄉土文化,傳承文化技藝,促進鄉村發展。

  發展智慧農業,引領産業發展,增強交易功能,助力鄉村振興。農博會充分展現了吉林省鄉村振興的強勁脈動,匯聚起農業現代化的豐收圖景。今年,吉林省又提出了“84549”現代農業發展計劃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大工程”,將成為推動全省“三農”工作躍上新臺階的支撐和動力。

  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強,農村穩則社會安。一幅生機勃發、生態秀美、生活富裕的幸福畫卷正在這片黑土地上徐徐展開,吉林必將在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征程中邁出新步伐。(吉林日報記者 陳沫)

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