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牽中亞共馳騁 江蘇以更高標杆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2023-05-23 09:54:14

  在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中展示的古絲路地圖,西安、蘭州等中國古城與哈薩克斯坦眾多古城相互聯通,記錄著先人西出陽關,艱難開闢亞歐大陸交流通道的歷史記憶,仿佛兩千多年前的聲聲駝鈴、衣香鬢影飄蕩如初。

  5月18日,世界目光重新聚焦這片大陸,中國—中亞峰會在古城西安開啟大幕。同一天,滿載輪胎、油脂加工設備等生産生活物資的“鋼鐵駝隊”從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駛出——這是自1992年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運營以來的第15000列“連雲港—中亞五國”雙向對開班列。

  新絲路傳奇仍在續寫。近年來,江蘇以更寬視野、更高標杆建設東西雙向開放門戶、“一帶一路”交匯點,持續強化中亞五國雙向班列開行,有力搭建聯通中亞五國的經貿往來和人文交往橋梁,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增添精謹細膩的江蘇色彩。

  陸海相通 “橋”牽中亞

  碧波盪漾的江蘇連雲港,萬噸巨輪接連泊靠,中歐(亞)班列往來裝卸。一尊鐵軌和船錨相融相連的雕塑矗立在港口碼頭,寓意“鐵路與碼頭在這裡交匯”,也意味著新亞歐大陸橋與海上絲綢之路在這裡銜接。

  一段停用的軌道上,停放著功勳火車頭“東方1808”號。31年前,中國與中亞五國正式建交,正是那一年底,這節火車頭帶動首個國際班列離開連雲港,馳騁在新亞歐大陸橋,將東亞、中亞和歐洲更緊密相連。

  2013年秋,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希望同其他國家分享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作為中國首個落地的“一帶一路”建設實體項目,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經過近10年運作,已成為中亞五國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的國際經濟平臺,有力促進中國同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貿易往來。

  數千年前,原産于西亞的小麥傳入中國。今天,滿載著中亞小麥的中歐(亞)班列,演繹著新一輪的“小麥東進”——不僅是小麥,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化肥經由連雲港發往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已成常態;哈薩克斯坦出口的礦産等優勢貿易品,80%以上也通過連雲港口岸集散分撥。

  “哈薩克斯坦獲得了直抵太平洋的出海口,這意味著全新的經濟潛能。”哈薩克斯坦國際問題專家鐵木爾·沙伊梅爾格諾夫説。

  作為中亞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連雲港擁有74條集裝箱航線、24條滾裝雜貨班輪航線及2條中韓客貨班輪航線,從這裡出發,貨物貿易能夠觸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個港口。

  “不僅服務中國,更造福沿線各國。”江蘇省社科院沿海沿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古龍高説,中亞的農産品通過中歐班列賣到東南亞,“一帶一路”讓世界資源被更加有效地配置。

  2022年,中亞五國經由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過境和進出口的集裝箱達51854標箱,同比增長11%。過境貨品種類從最初的糧食、汽車配件、電子元器件,擴大到建材、家居、機電、礦産、化工材料等眾多領域。

  “通過中歐班列運輸的汽車零部件、電子産品等,都是哈薩克斯坦産業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阿茲説。

  東西互濟 交融共贏

  哈薩克斯坦麵粉、亞麻籽、駝奶粉走進中國千家萬戶,100多家哈薩克斯坦企業入駐中國電商平臺……中亞地區的各類貨物一路東進,中國商品搭載中亞班列則一路西行,讓中國與中亞國家間巨大的貿易潛力得以充分釋放。

  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中亞地區氣候乾燥,水土資源時空分佈極為不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來自江蘇的水上運動産品竟熱銷中亞。昆山海納川光學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峰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他們的游泳護目鏡、助浮板等産品主銷歐洲、北美市場,2023年初以泳鏡産品試水中亞市場時意外發現客戶採購意願強烈。

  “微出行”領域的明星産品電動滑板車同樣受到中亞消費者青睞。據品尼高運動用品(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袁迪介紹,近期企業生産的電動滑板車對中亞國家出口量快速增長,1至4月,該公司電動出行産品累計出口中亞地區貨值723.2萬元,同比增長93.8%。

  南京海關5月17日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前4個月外貿大省江蘇對中亞五國進出口57.8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出口52.1億元,增長14%;進口5.7億元,增長24.7%。

  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達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隨著經貿合作的持續深化,越來越多江蘇企業努力開拓中亞市場。日前,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一批貨值約12萬元的家電産品組裝件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企業國際貿易部部長譚美芳説:“1至4月,公司對中亞五國的出口貨值達1.28億元,增長72.86%。”

  “鋼鐵駝隊”奔跑不停歇。2022年9月,哈薩克斯坦—徐州的首趟大麥回程專列順利抵達,進一步加強了江蘇與中亞國家的互利合作;10月,江蘇首列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在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鐵路場站發車,標誌著江蘇至塔什幹物流樞紐大動脈的進一步打通……

  統籌發展、協同聯動,近年來江蘇中歐(亞)班列開行規模、回程去程比同步提升,通道建設穩步推進,為促進對外貿易發展,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亞五國成為連雲港陸海聯運最重要的“腹地”,而內陸國家也有了自己的“大海”。正如英國歷史學家弗蘭科潘在《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書中所言:亞洲屋脊上的交流網絡正被悄然編織在一起,更準確地説,是被重新建立起來。

  更強支點 更高標杆

  這幾天,一列裝有約2200噸烏茲別克斯坦鉀肥的中歐班列抵達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通過“零等待”“零污染”“零貨損”的轉關監管模式,這批貨物第一時間搭乘連雲港海運班輪發往東南亞。

  近年來,處於“一帶一路”交匯點上的江蘇找準發力點,以更高標杆聚力建設“一帶一路”更強支點,已實現以連雲港為主,南京、徐州、蘇州差異化協同的中亞線路運行格局,依託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優勢,“海鐵空”聯運、“保稅+出口”混拼、“集改散、散改集”等新模式紛紛落地。

  在連雲港海關監控大廳,偌大的螢幕上顯示著貨輪、班列、場站等單位實時信息。當有貨輪從大洋彼岸出發駛向連雲港時,船上運輸的貨品信息、目的地信息等就可先行發往海關信息化系統,進行線上審核。待船一靠港,即可省去以往“落場、提箱、進場、等待”等中間環節,實現卸船和裝車“一站化”。

  “這種船車直取新模式,可節約75%的中轉作業時間,60%的相關費用。”連雲港海關物流管理科科長劉貴明説。讓信息多跑路,讓通行更暢通。隨著貨物量激增,連雲港瞄準班列運行中的“真問題”,探尋提質增效破解之道。

  一車廂貨櫃單裝過境貨物裝不滿,再裝出口貨物又不符合監管規定怎麼辦?連雲港首創“保稅+出口”混拼,前置貨物查驗,實現保稅轉出口貨物和國內一般貿易出口貨物混拼發運,大大提高裝載率,減少等待時間,為企業節省73%的運輸成本。

  鐵海聯運涉及的部門多、流程多怎麼辦?“一單到底”新模式讓客戶只需將鐵路運單、海運訂艙單、海運裝箱單一次性提供,鐵路、港口等部門就可通過信息共享實現統一辦理,貨物可從發貨地直達港口。

  由於中歐班列到達區域受鐵路限制影響較大,近年來,連雲港還探索“鐵空聯運”新模式,利用中歐班列將貨物運送到阿拉木圖,再通過空運運往伊斯坦布爾、巴黎、米蘭等城市,為客戶提供兼具性價比和時效性的物流選擇。

  4000多公里外的中哈邊境,距中國霍爾果斯口岸僅15公里的“霍爾果斯—東大門”無水港一派繁忙。無水港所屬的哈薩克斯坦站名為阿騰科裏,當地語意為“金色湖泊”,火熱的跨境運輸讓這個名字愈發名副其實。

  “憑藉中哈雙方共同推進電子口岸等信息化項目建設,‘霍爾果斯—東大門’無水港已與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實現業務聯動、人員互派、信息聯通和資源共享,如同把連雲港出海口搬到哈薩克斯坦‘家門口’。”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學梅説。

  心手相牽 逐夢未來

  在助力貿易暢通的同時,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也成為促進民心相通的友誼橋梁。“‘一帶一路’有‘商脈’,也需要‘文脈’。”江蘇省發改委“一帶一路”發展處處長成海燕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僅是經濟合作,同時也是有溫度的文化交融。

  2022年12月,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接到一個任務,將連雲港市圖書館捐贈的400余冊中文圖書和文創産品運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阿克套市,書籍包裝箱印有中國古語“千里同好,堅于金石”。

  這句話承載著中國人民對哈薩克斯坦人民的深厚情誼。很快,阿拉木圖市中心圖書館向連雲港市政府和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發來感謝信。信中寫道:“此舉促進了中哈文化交流,為傳播兩國文化成果作出了貢獻。”

  連雲港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這是連雲港市圖書館學會的文化交流項目,格魯吉亞巴統市和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的圖書館設立“連雲港圖書專架”,通過一本本中國傳統文化及連雲港地方特色圖書,向當地民眾提供廣泛、精準及快捷的中國文化學習資源,在互學互鑒中推動不同閱讀文明的誠意對話。

  據了解,連雲港市正不斷探索舉辦文化學堂、民樂線上推廣等人文交流活動,同時聯合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大學共同建設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研究院,著力開展中亞地區與江蘇省及連雲港市在經貿以及共建出海通道方面的戰略研究。

  路相通,情相牽,心相近,夢相連。

  建交31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成果豐碩的合作項目聯通彼此,持續造福地區人民。在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多國人士認為,此次峰會為未來雙方開展互利合作開闢了光明新前景。

  近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連雲港調研時表示,要完善基礎設施、拓展港口腹地,做強海鐵聯運、海河聯運,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的國際樞紐海港,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中當好重要引擎,希望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加強陸海聯動,更好地促進中國同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貿易往來,打造“一帶一路”倡議的標杆和示範項目。(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劉亢 楊丁淼 朱程)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