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介20年累計成交額突破30萬億 業內提出未來應從競爭走向合作
中國經濟網  2018-09-12 09:27:08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0912085942

  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

  1998年我國取消福利分房,啟動住房改革,正式拉開了住房市場化的序幕。站在2018年,我國住房市場已煥然一新,戶均住房超過1套,多數一二線城市二手房交易量超過新房,進入存量時代。伴隨著時代變化,房産仲介也從最初的二手交易衍生服務逐漸邁向成熟和産業化。

  業內人士認為,過去5年仲介行業發展迅速,但生存土壤一直較為艱難,未來行業應從競爭走向合作共生,堅持真房源,聚焦人才提升,謀求合作,推動行業向專業化、標準化演化。

  仲介行業累計成交額突破30萬億

  我國二手房交易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數據顯示,過去20年,全國二手房市場累計成交額達30.33萬億元,交易總套數達2391萬套。其中,北京和上海二手房交易額達5.1萬億和6.6萬億,分別成交210萬套和369萬套。

  事實上,二手房在過去5年成交了1557萬套,佔據整個20年成交量的65%,也就是説,最近5年是仲介行業快速發展的5年,二手房交易體量實現跨越式增長。過去5年,北京二手房成交87萬套,超過新房成交量的45萬套。

  與此同時,過去20年全國新房交易量超過1億套。摸索20年間的市場脈絡,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指出,從1998到2018年,我們經歷了史無前例的開發浪潮,背後的驅動力是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帶來的住房需求、住房供給集中爆發。自1998年全面取消福利分房,北京、上海出現第一批經濟適用房,由此帶來的公房交易、置換需求,催生了早期的仲介。

  “從大框架來看,過去20年行業基本上是在夾縫中生存,整體交易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楊現領指出,房地産市場很大,仲介市場相對較小,仲介是在大市場裏的小行業,行業利潤水準較低。“過去20年仲介行業生存土壤比較艱難,到目前為止,行業才開始真正意義上出現更大、更持續向上的浪潮。”

  目前,一二線城市基本進入存量時代,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量佔比64.5%,二線發達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同樣超過50%。二手房市場催生並推動房産經紀行業逐步繁榮發展,目前,全國的經紀公司門店數超過20萬,有145萬經紀人服務於2億的社區家庭。

  行業高度競爭缺乏合作

  從開始的買方和賣方直接交付,到經紀人和經紀公司參與到買賣中間來,過去20年仲介行業百花齊放,行業的發展壯大培養了一批職業經紀人。但當前經紀人群體生存狀態並不理想——競爭激烈、收入總體偏低、收入方差大、波動性強、基尼系數高且增速分化、互相之前缺乏合作。

  “為什麼行業合作很難?因為誰能把房子賣掉誰拿佣金,所以天然是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國的仲介跟全球其他仲介最大的不同就在這,我們到今天還是多家委託,其他市場都進入到獨家委託了。”楊現領談到。

  從佣金來看,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佣金率為6%,法國、加拿大為4%,英國為3%,我國和澳大利亞為2%。但2%的佣金也被市場普遍反映為過高。“今天2%大家都認為高,為什麼?實際上是因為你提供的服務不夠好。因為一直這個行業收很低的費率,仲介公司通過費率賺錢非常難。”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經紀行業平均從業年限是0.9年,一半以上城市經紀人從業年限低於一年。經紀行業平均月度流失率高達12.78%,一線城市月度流失率為10%。75%的城市經紀人工資水準低於當地平均工資,同時,經紀人收入過於集中頭部經紀人。以北京為例,頭部10%經紀人收入佔比30%,尾部50%的經紀人收入僅佔比15%。

  楊現領指出,20年來行業有一些變化,但最核心的問題即經紀人高流失率沒有解決。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行業是高度競爭而非合作的。

  經紀人、仲介品牌走向合作共生

  過去20年,尤其是過去5年行業快速發展,但距離發達國家市場標準還有一段距離,未來該如何發展?對此,楊現領提出,行業未來需要發展“共生型網絡”(Co-live),即經紀人網絡“抱團”合作,多個仲介品牌並存,一個或多個新型交易服務新平臺,共同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為仲介企業、品牌和經紀人創造價值。

  此外,楊現領近一步指出,首先堅持真房源,其次要聚焦人才提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謀求合作,“為了改善經紀行業長期以來單兵作戰的作業模式,今年貝殼找房成立以來將ACN合作網絡作為構建合作型生態的基礎,讓行業得以實現共享房源、分工協作、聯賣共贏。”

  “房産經紀行業走過20載春秋,傳統意義上的仲介業務已無法適應行業的變化。在移動互聯網對仲介行業的滲透如此之快,對住房消費影響持續深化的今天,信息的生産、分發與匹配、服務線上化等因素也將成為驅動行業走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力量。”楊現領説。(記者 李方)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