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補齊民生短板 厚植民生沃土——丹東密織百姓幸福網
遼寧日報  2019-01-15 17:01:03

  補齊民生短板 厚植民生沃土——丹東密織百姓幸福網

鴨綠江口濕地建設讓市民遊玩有了好去處。資料片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丹東市委、市政府從人民群眾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傾情傾力保民生、惠民生,堅持把增量的85%用於民生事業。

  翻開2018年丹東的民生賬本,可以清晰地看到:3.7億元支持教育均衡發展,1.5億元推進“平坦計劃”“青草計劃”“照明工程”等重點民生工程,6.9億元落實城鄉醫保和公共衛生項目補助政策,4.5億元落實城鄉低保戶、殘疾人等群體救助福利政策,1.4億元落實公益性崗位等就業創業和失業保障政策……這些“看得見、摸得著”內涵豐富的數據,密密編織起民生幸福網,大大提升了群眾獲得感。

  補齊民生短板共享發展成果

  “現在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日子越過越幸福。”數九寒天,坐在自家的熱炕頭上,寬甸滿族自治縣牛毛塢鎮泉山村村民孫忠厚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幸福。

  75歲的孫忠厚眼部有殘疾,妻子患重病,兒子智力殘疾,幾畝玉米地是唯一的收入來源,日子過得緊巴巴。

  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真幫扶,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這幾年,在各級政府和幫扶單位的扶持下,孫忠厚一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現在政府給申請低保,看病國家報銷一大部分,加上我們是殘疾人,一年全家能領上萬元的生活補貼。”孫忠厚説。

  見微知著,暖由心生。丹東財政收入並不寬裕,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順應群眾期盼。去年年初以來,全市安排3.7億元支持教育均衡發展,安排1億元確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安排1.5億元推進“平坦計劃”“照明工程”等重點民生工程,籌措6.9億元進行城鄉醫保和公共衛生項目補助,安排4.5億元落實城鄉低保戶、殘疾人等群體救助福利政策,安排1.4億元落實公益性崗位等就業創業和失業保障政策,安排6100萬元支持城市棚戶區改造……

  1月15日,在市府廣場附近,來來往往的行人悄然發現:清晰的交通標誌、標線和港灣式公交車站點極大地改善了錦山大街的交通環境,來往車輛暢通無阻。“不僅路修得越來越好,連公交站點也這麼人性化,老百姓的幸福感真是一年比一年強了!”正在公交站點等車的市民由衷地説。

  針對與百姓出行、吃水、停車位等生活密切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丹東加大改造建設力度,城市建設管理日益精細。一年來,完成錦山大街、黃海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寶山大街、江城大街等9處低窪易澇區改造,桃源立交橋、東堯橋等10座橋梁維修改造。完成主要街路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22公里。全線貫通應急輸水管線,實現第二水源向市區水廠供水。完成丹東客運站維修改造,建設公交停車場3個、公共停車位1000個。完成裸土覆綠、山體生態修復工程兩處,新增綠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成新區鴨綠江彩色健身步道4.5公里。

  厚植民生沃土提升幸福指數

  2018年12月25日,丹東公交總公司“安東行”手機APP試運行,市民可在全市58條城市公交線路、572輛公交車實現掃碼乘車,替代以往市民使用現金或刷卡乘車的支付方式。

  同年12月29日,維修改造後的丹東客運總站正式投入運營。此次維修改造分為室外、室內、配套工程三部分,在硬體、軟體方面有較大提升,使丹東客運總站成為一座功能、設施現代化的一級客運站。

  如今,在丹東城鄉選擇公共交通出行非常方便。

  丹東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2018年,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市建設星級幼兒園289所,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58所,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部通過驗收,啟動“健康城市”建設,持續擴大新農合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覆蓋面,建成標準化鄉鎮衛生院27家,18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與國內8600家相應機構聯網直接結算,城市和縣域醫聯體分別達到4個、7個,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建成鄉鎮(街道)、村(社區)綜合性文化示範點30個,在農村放映電影8000余場(次),建設小型專業博物館10個……

  通過大力實施就業扶貧,加強技能培訓扶貧,積極拓展扶貧車間吸納、返鄉創業帶動、勞務協作輸出、公益性崗位安置等4個渠道,丹東統籌做好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工作。2018年,丹東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66%。

  厚植民生沃土,百姓幸福指數明顯提升。2018年,丹東養老金“十四連漲”、城鄉低保“十三連漲”,撫恤優待等救助標準穩步提高;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3000余萬元,為兩萬餘名殘疾人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丹東惠民卡”APP上線運行,遠程認證率達到78.3%;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1647套、農村危房改造2140戶、老舊小區改造17個;1.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40個貧困村銷號。

  “小財政”托起“大民生”,丹東民生財政保障實現了“育有所補、學有所教、壯有所用、老有所養、食有所安、住有所居、行有所便、病有所醫、貧有所助、殘有所靠、終有所葬”,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質以及生命尊嚴。(記者 蔡曉華)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