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音戲《紫鳳》在沈演出獲好評
遼寧日報  2019-11-29 16:18:18

五音戲《紫鳳》在沈演出獲好評

五音戲《紫鳳》劇照 楊競 攝

  11月26日晚,山東省淄博市首部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舞臺劇——五音戲《紫鳳》在盛京大劇院上演。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呂鳳琴飾演的紫鳳一開腔,便驚艷了瀋陽的觀眾,掌聲經久不息。

  《紫鳳》由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創排,曾獲山東省第十屆泰山文藝獎音樂作品獎。該劇講述了一個“因情換魂”的故事,塑造了紫鳳這樣一個獨立自主、積極進取、敢於鬥爭、純真善良的女性形象。《紫鳳》故事情節、表現形式、風格特點都與《聊齋志異》一脈相承,地域文化特色濃郁。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五音戲原名肘鼓子,又名周姑子,發源於濟南,興盛于淄博,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五音戲唱腔婉轉、嫵媚,素有“北方越劇”之稱。值得一提的是,《紫鳳》雖然取材于一個古老的傳奇故事,但劇中人物卻融入了現代人的思維,雖是一部傳統戲,但具有現代氣息,是一部接地氣的戲。

  主演呂鳳琴十幾歲開始演這部戲,到現在還在演,已經演了30多年。她的表演融合了長水袖、戲曲程式基本功、烏龍攪柱、小翻身、平轉、下叉、耍水袖花等動作。呂鳳琴説,這部戲是五音戲創始人、五音戲泰斗鄧洪山口傳下來的,修改了三次,第三次把原來戲名《換魂記》改為《紫鳳》,即劇中主角的名字。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角色有了新的理解和詮釋,舞臺上不是用肢體在演,而是用靈魂在演。

  《紫鳳》由淄博市五音戲劇院副院長、作曲家畢金奎作曲,音樂唯美動聽,在五音戲傳統音樂基礎上融入了新時代的音樂旋律。

  在現場,觀眾被五音戲唱詞極具民間口頭文學的特點所吸引。該戲臺詞和唱詞多使用方言、歇後語、倒裝句,語言風格親切、形象、生動,唱詞中常使用的方言,有著濃厚的北方地方文化特色。

  30多名演員,20多名樂手,兩個小時的演繹,讓瀋陽觀眾意猶未盡。一名李姓觀眾説,能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五音戲很高興。這部戲立意深刻,通過紫鳳死而復生的傳奇故事,體現了自由平等、講求公正的價值觀,彰顯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著名指揮王乃光評價:“作為一個地級文藝團體,淄博市五音戲劇院能演出如此水準難能可貴,無論從演員、樂隊、舞美各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

  淄博市五音戲劇院院長馬光舜説,此次巡演在淄博市委宣傳部、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政府與知名院線合作,將淄博地方戲推上了全國舞臺。

  此次演出,還有專題展覽,觀眾在觀看演出前,在盛京大劇院一樓走廊可觀看“盛世天籟 梨園芬芳——五音戲藝術專題展”,此展是“北方神韻”保利院線山北區五音戲《紫鳳》巡演系列活動之一,由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承辦。整個展陳運用了大量圖片、文字,詳細介紹了五音戲的悠久歷史、演進嬗變和藝術特色;展示了五音戲由一個小劇種發展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知名劇種的艱辛歷程;介紹了五音戲創始人、五音戲泰斗鄧洪山(鮮櫻桃)的生平事跡、藝術成就和深遠影響;展示了近年來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通過創新發展五音戲“五位一體”傳承保護模式,取得的豐碩成果和輝煌業績,讓觀眾更加了解五音戲。(記者 楊競)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