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讓瀋陽革命文物資源“活起來”
瀋陽日報  2019-12-16 09:28:20

  12月14日晚,一個喜訊傳到瀋陽。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北京舉行,評出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其中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瀋陽抗戰聯線”,榮獲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第一名。

  “瀋陽抗戰聯線”因何榮獲第一名?12月15日,記者採訪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范麗紅。

  保護利用抗戰文物咱要當“龍頭”

  瀋陽是中國人民14年抗戰打響第一槍的起點地,和審判日本戰犯的終點城市,在中國抗戰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遼沈地區首屈一指的抗戰類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多年來以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的獨特地位,始終致力於抗戰文物的保護與利用,著力在推動遼沈地區抗戰文物保護傳承工作中發揮牽引和龍頭作用。

  范麗紅説,2017年,在第41屆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由瀋陽市文物局的倡導,“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精心組織籌備,聯合遼沈地區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抗戰主題博物館,共同組建了遼沈地區首家抗戰博物館聯盟—— “瀋陽抗戰聯線”。“瀋陽抗戰聯線”首批12家成員,包括“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瀋陽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陳列館、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張氏帥府博物館、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陳列館、皇姑屯事件博物館、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陳列館、本溪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遼陽李兆麟紀念館,涵蓋了遼沈地區最為重要的抗戰文物保護單位和抗戰紀念設施,成為推動抗戰文物保護利用的重要資源和平臺。

  圍繞“瀋陽抗戰聯線”所承載的抗戰歷史資源,在2018年紀念抗戰全面爆發80週年之際,推出《白山黑水鑄英魂——東北軍民14年抗戰史實展》,並成為國家文物局 “紀念建軍90週年、抗戰全面爆發80週年”10個主題展覽推介項目之一。

  “瀋陽抗戰聯線”遍佈遼沈5個城市和地區,形成了打造紅色經典抗戰旅遊專線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資源共享發揮優勢打造品牌

  范麗紅表示,“瀋陽抗戰聯線”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一個全新嘗試和創新,充分利用各成員單位的資源優勢,組織開展抗戰遺址、遺跡的調查研究,推動遼沈地區抗戰文物的全面保護利用。加強實物、檔案、口述資料、文獻、照片等相關抗戰文物、文獻、史料的調查收集整理工作;組織開展以抗戰歷史、抗戰文化、抗戰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相關課題研究及圖書出版,提升研究成果品質;開展展覽互換、聯合辦展等多種形式,打造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精品陳列。以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為元素的文化創意産品的研發、推廣和行銷,助推文旅創新融合發展,叫響“瀋陽抗戰聯線”品牌。

  “瀋陽抗戰聯線”將文創産品的研發與行銷列為一項重要工作。先後組織開展了“瀋陽抗戰聯線”logo標識設計大賽及“瀋陽抗戰聯線”為元素的文化創意産品的研發、推廣和行銷。2018年,聯合郵政部門發行“瀋陽抗戰聯線”紀念郵品、主題紀念郵票、紀念封、《傳承抗戰歷史 弘揚抗戰精神》紀念郵折,將抗戰文化與國家名片結合在一起,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瀋陽抗戰聯線”先後策劃組織開展以“尋蹤歷史足跡,傳承抗戰文化”公益騎行、“瀋陽抗戰聯線印記之旅”“我眼中的抗戰遺址遺跡”遊學活動、抗戰聯線之抗戰經典影片公益放映活動、“尋找·發現·記錄”之“抗戰遺跡印象”繪畫大賽、中小學生“瀋陽抗戰聯線”歷史知識大獎賽等吸引力足、參與性強的多項活動,進而提升抗戰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讓廣大市民、遊客、學生切身感受到“活” 起來的瀋陽抗戰文化。

  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增強了“瀋陽抗戰聯線”品牌的社會影響力,中央電視臺、新華網、《中國文物報》《遼寧日報》《瀋陽日報》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予以關注報道,網絡轉載達到200多餘萬次,引起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和熱烈反響。(記者 陳鳳軍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