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博物院外展走向全國

2019-01-16 12:56:15  |  來源:瀋陽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116114353

  李浩 攝

  隨著瀋陽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走進瀋陽博物院直屬瀋陽故宮、張氏帥府、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等文博場館的觀眾人數逐年上升。與此同時,瀋陽將展覽送到全國各地的次數也不斷增多,一個展示瀋陽、了解瀋陽、喜愛瀋陽的熱情正在迸發。

  市民逛博物館,成文化生活常態

  1月15日,記者通過一組數字了解到,無論是瀋陽市民,或是來沈旅遊人員,逛逛瀋陽的各類博物館,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常態。有不少外地人表示:“來瀋陽,要是不看看有特色的博物館,那不是白來了一趟?”

  據統計,從2015年至2018年,瀋陽故宮每年觀眾從160萬人次增加到200余萬人次,增長25%;張氏帥府每年觀眾從100萬人次增加到135萬人次,增長35%;“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每年觀眾從100萬人次增加到120余萬人次,增長20%。這其中,絕大多數是外地客人。

  不僅是人數的簡單增長,更是觀眾對參觀品質和參觀體驗的進一步需求。瀋陽觀眾趙利民對記者説:“我到博物館來,首先要好好聽講解,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這個館的文化內涵和動人故事。”為此,瀋陽故宮講解場次從每年2.48萬次增加到3.32萬次,增長幅度達34%;張氏帥府講解場次從2.3萬次增加到3萬場次,增長幅度達30%;“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講解場次每年都超過5000場次。新樂遺址博物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等場館的觀眾和講解場次,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送展走出去,彰顯瀋陽文化魅力

  2018年也是瀋陽向全國展示文化魅力之年。為什麼這樣説?這一年9月28日,《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在北京展出了瀋陽博物院館藏清宮文物130余件(套),集中體現了清中期社會手工業製作工藝的發展水準和古代匠人的光輝智慧與精湛技藝。該展覽12月2日結束,尚未返沈,就已經轉身前往武漢開展,足見瀋陽故宮魅力之大。

  確實,瀋陽文化有著難以抵抗的迷人魅力。為了“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11月29日、30日兩天,瀋陽博物院直屬的瀋陽故宮博物館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精心選出100件(套)遼金時期文物赴京參加“鐵鳳風鳴——遼金東京地區文物展”。其中,許多珍貴文物屬於首次亮相,一時在北京引起巨大轟動。“遼寶進京”還開創了瀋陽文博史上首次大型直播的先河,讓全國幾十萬網友在網上圍觀了整個文物裝車過程。

  另外,目前正在海南省博物館展出的《共産黨人的光輝榜樣——劉少奇》,許多實物都是選自瀋陽的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

  《無聲之營——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史實展》2015年在英國利物浦、2017年在美國舊金山展出,通過200多幅珍貴歷史照片以及50多件實物,再現了當年盟軍戰俘在瀋陽被關押在日本戰俘營中的真實生活和悲慘遭遇。這個展覽成為瀋陽對外宣傳的一張響亮名片。

  今年,瀋陽金融博物館對館藏文物經過精心篩選,準備把《白銀帝國——中國古代白銀貨幣的沿革與演進》和《驚艷馬可·波羅——中國古代紙幣的源流與傳播》兩個展覽,送到白俄羅斯明斯克。

  瀋陽這些走出去的展覽,在充分展示瀋陽深厚文化內涵的同時,更展現了瀋陽城市的文化品位,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瀋陽,了解了瀋陽,也愛上了瀋陽。(記者 陳鳳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