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正文

解放軍合成營曾遇困惑:戰損率驚人 貽誤戰機(圖)

2015-12-30 09:54:18|來源:解放軍報|編輯:蘇澤旭

  解放軍合成營曾遇困惑:戰損率驚人 貽誤戰機(圖)

  該旅合成營組織進攻戰鬥。何孝林攝

  山地進攻,工兵迅速開闢通路,裝步分隊及時發起衝擊;斬首行動,特戰小組、無人機輪番滲透……隆冬時節,第27集團軍某旅一場實兵實彈演練拉開戰幕,紅方合成營根據任務需要確定編組,科學增減配屬力量,合理優化力量組合,推動了合成營建設從注重力量、類型、規模向追求聚合效能轉變。

  該旅領導介紹説,探索合成營建設,他們曾遇到不少困惑。今年年初的一場攻堅戰鬥,以步兵為主的編組陣容因火力散、行動慢,戰損率驚人;一次山地機動演練,由於按慣例編入的工兵分隊力量不夠,道路開通緩慢,導致部隊延誤了戰機……

  “合成營的兵種雖多,但有些編組不適應實戰需要,反而成為部隊行動的‘包袱’”“合成營的指揮控制、情報偵察、戰鬥保障等缺少實際編組訓練,大多時間停留在嘴上、紙上”……該旅黨委召開專題議訓會,大家意見一致:戰時需要什麼就編什麼,仗怎麼打兵就怎麼“合”。合成營編組要遵循“兵種配屬、要素齊全”原則,但並不代表“多多益善”,如果不能因地、因時、因“敵”編配力量,就無法打出體系效能。

  隨後,該旅在合成營建設中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按照任務類型靈活確定力量編組,實現與作戰任務匹配對接;組織一體化指揮平臺、軍兵種力量運用集訓,錘鍊指揮員聯合作戰籌劃能力;在機動、打擊、協同等時機,由不同要素的營連指揮員輪流指揮,提升協同意識和能力;組建以機關參謀和班長骨幹為主要成員的“藍軍連”,定期與合成營進行對抗演練,對照指揮通聯的薄弱點、行動協同的關鍵點、兵種力量的結合點,按“逐兵種訓練、逐級合成”的思路分階段合練。

  為提升指揮員素質,他們還研究出合成營“一圖一表”:戰術行動圖和實兵行動計劃表,先後破解15個重難點問題,梳理編寫成《合成營精確編組50問》,運用到官兵的日常訓練中,助推合成營建設科學發展。(周勝、何孝林)

  冷思考  

  合成營究竟應該“合”什麼

  -秦超

  回溯歷史,我們發現:1979年8月,某部依託一個建制步兵營,一個坦克連,一個榴炮連,一個無後坐力炮連,一個高射機槍連,一個工兵排,一個通信排,一個防化班,一個噴火班以及相應後勤分隊,組建起我軍歷史上首支合成營,首開我軍諸兵種合成作戰訓練先河。

  當初,那個試訓的合成營僅包含有幾個傳統的兵種、專業分隊。如今,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長足發展,陸航、電子對抗、無人機等新型作戰力量都可為合成營所調配。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兵種、專業分隊越來越多,每次開展合成營演練編多少、怎麼編卻沒有明確的規範,結果有時候該編的沒編,影響作戰行動的有效展開;不該編的編了,給部隊行動帶來“包袱”。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合”!第27集團軍某旅合成營建設的探索啟示我們,必須跳出慣性思維的窠臼,強化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製勝的觀念。開展合成營演練絕不能貪多求全,應切實按照“精兵制勝”的要求,因地、因時、因“敵”編配力量。同時,建立健全合成營建設的法規措施,從制度上規範合成營建設的內容、方法、標準、程式、保障等,確保有章可循,真正讓各作戰單元和要素發揮出體系效能。

返回頂端